第三十一章 影响
�法日军队长驱直入这个黑锅北洋不能背,否则将失去民心,只要解释清楚,相信英法日也不至于迁怒北洋。于是道:“就这么办。”

  北京民国外交部向英法日三国外交部提出严正抗议,并严厉指责南京革命党软弱而无耻的放任他过军队在控制区内长驱直入内地的不做为,引发中外一片哗然。

  北京政府外交部并为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中外记者蜂拥而至。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北洋这一套,北洋的做法也保守各方质疑。

  大公报记者汪通就直接在发布会上发问:“请问陆总长,众所周知在英国挑动西藏叛乱,西南军出兵平叛之际,北洋政府曾经勒令退兵,可有此事?”

  外交总长陆徵祥正色道:“确有此事,当时西南军已经重创叛军,为避免事态扩大,中枢决议尽可能采取外交方式解决。”

  汪通道:“陆总长,把英法日联军深入内陆进攻四川的责任推给南京革命党,难道北洋就备有任何责任吗?”

  陆徵祥道:“众所周知国家刚经历革命,并没有完成实质的统一,中枢的控制范围只在淮河以北,在湖北方面,由于为表示和谈诚意,中枢当初就已经下令部队撤出武汉,为此鞭长莫及。对此中枢也极度震怒,已经向英发日三国提出抗议和交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家未能统一的巨大危害。”

  北京外交部将责任退个一干二净,重要的是北洋也的确有理由将责任推掉,可南方革命党几乎被气得吐血,媒体的唇枪舌剑将他们问得哑口无言,声势受重挫。

  此时国民党刚刚由同盟会和其他几个党派改编成立,就立即受此重创,孙文等国民党高层无不脸色难看无比。

  汪精卫愤怒地道:“太过分了,北洋居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当时他们难道有和英法日对抗的勇气?”

  宋教仁道:“重要的是北洋有推脱的借口,而我们没有。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不要阻拦。”

  孙文皱眉道:“我们没有阻拦的实力。”

  宋教仁摇头道:“这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有没有做的问题,是态度问题。”

  孙文沉思半响道:“自然是要做的。自恩施战役后,英法日联军仅剩约一个团兵力控制了宜昌,其中还有两千多名伤兵,利用军舰封锁航线。受此重创后,联军段时间内将无力进攻,北洋的姿态已经表明,列强已经准备和谈。”

  英法日自然不会对北洋和国民党的马后炮做出强烈反应,恩施战役后,英法日已经不认为西南是能依靠军事解决的问题,西南军通过缴获军火和从德国进口的军火加上原有的部分较好军火,已经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