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做官难啊
道。

  “恩,有什么事都说出来。”

  “我大清当建立海关,组织商船和各国贸易,这样以来何愁没有银子。”

  “呵呵,这事朕早就派魏东亭去做了。只是台湾未平,海上还是很不安宁,海上贸易常常受阻,哼,这可恶的郑家,待朕把河道治理好了在找他算账。”康熙冷哼道。

  “皇上圣明啊,臣只是今日方才想起海上贸易可以赚银子,不想皇上早已在做了,臣惭愧啊。”张天宝笑着说道。

  “哈哈……”康熙明知是拍马屁,但还是大笑不已。

  大考之际,会试的孝廉们水舟陆车络绎不绝,荟萃京华。

  各式轿马、车船充塞街衙,京里京外寺院馆堂,酒楼茶肆都成了文人寄宿会友之地。

  其中最显赫的还是要算各地奏荐应试的博学科硕儒。这些人从水路来,乘的是封疆大吏的楼船坐舰;从陆路来,是八人官轿,轮班抬轿的轿夫都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打道而行――前头一概插了“奉旨应试”、“肃静回避”的杏黄虎头牌――进京时也不住店,分居于达官贵人家。

  博学鸿儒科与当年常科同时举办,轰动了北京城。

  这博学科唐开元十九年开办过一次,宋高宗南渡之后又开了一次,距此已是五百余年。原名都叫“博学鸿词科”,康熙改了一个字,将“鸿词”改为“鸿儒”。来应试的无论中与不中,便都有了“鸿儒”的身份,这样的身份是十分荣耀的。

  参加普通北闱考试的举人,与这些鸿儒比起来,就寒碜得多了。

  这些进京的举子们心思灵活、家境富裕的一进京就拜门子。

  这里头的规矩,就是过一道门槛要一笔钱,处处都是“孔方兄”当家,花个几百两银子加上运气好,才能结识当朝二大相爷,明珠和索额图两府里的下等管家,有什么事通个信也方便许多。

  “索大哥,这次可是机会啊,这么多举子来应试,可不要错过良才啊。”张天宝和索额图二人在一众随从的护卫下缓步走在繁华的大街上。

  “这个老哥知道,我已经邀集在京名士在我府上会文,到时候兄弟你也来帮为兄看看。”索额图捻着胡子缓缓说道。

  “我去做什么,兄弟我大字不识几个还是不要去卖丑了。”张天宝笑笑,自己有几分几两还是清楚的。

  “呵呵,兄弟过谦了,在老哥我府上谁还敢说兄弟你的不是不成。再说兄弟你的大才不是在作诗歌赋上,而是在统筹全局,眼光敏锐。”索额图微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