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坤国国学(第一更)
�坤国的朝臣好像并没有很高兴,脸上均是不置可否的神色。

  禹王出言道,“不知先生此来,所谓何事?”

  殷明的名头而今已经传遍八国。

  黄国,宇国,玄国,唐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禹王就是想不知道也很难。

  但禹王同时也知道,儒学在坤国是肯定行不通的。

  这时,殷明缓缓道,“得闻贵国上下对儒学有诸多误解,在下心中甚是疑惑,所以便不请自来。”

  禹王闻言一怔,心道还真被自己料准了。

  于是,他笑着道,“先生才高八斗,文道祖师之名天下谁人不知,我国百姓也甚是仰慕。”

  “奈何我坤国自来有着自己的国学,所以只怕先生此来,要白跑一趟了。”

  禹王以为,即便不接受殷明之道,也不能全然否定。

  况且殷明而今文道祖师的名头可是在天下间广为流传,他的势力已经完全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

  他不一定要争取殷明,但也绝对不会因为不接受殷明之道而去得罪殷明。

  所以禹王把话说得很客气。

  “我观贵国国学,主张人人平等,互惠众利,不信天命,反抗bào zhèng。”

  “如此学说,与儒学自是有出入。”

  “但无论是贵国国学,还是儒学,其根本都是教人向善,唯仁义是从。”

  “既然两中学说殊途同归,我又岂会白跑一趟。”

  说着,殷明转头看向身后的黄亚夫。

  黄亚夫会意,当即上前道,“儒学与贵国国学所出入之处,大多是因为儒学来自于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国家的统治者的思想。”

  “而贵国国学所反映的,乃是普通百姓的观点。”

  “因而这些争论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譬如鬼神之论,厚葬之礼,盛为声乐等等。”

  “倘若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些观点确实不妥。”

  这时,龚沁中接着他的话头道,“贵国国学对天命之说甚为不屑。”

  “其实那是误会了儒学之中的天命。”

  “此处的命乃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力量,天人之分。”

  “而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