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黄国立教(第二更)
��,无需吹嘘。

  所以他对《心经》的抵抗力稍强,不易被其中精义所感染。

  而晁皇,明显还在壮年。

  他却被《心经》的精义所折服,这出乎殷明的意料。

  或许是因为境界的原因,亦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

  殷明不知,自是不好肯定。

  杨子铭点了点头,略带感慨的道,“甘兄得佛经立道,日后大道必定不可限量。”

  说起来,杨子铭倒还有些“嫉妒”甘乐。

  他对自己的道笃信不疑,任何时候都以心中大道为基准。

  无论是在六道集前,还是在皇宫之中,亦或者是刚才大战之际。

  甘乐都能秉承心中道义,而不做任何有违初心之事。

  这很难得。

  正如殷明所言。

  任何道义在闲谈之际说起,与在特定的情况发生之时,人们所领悟很有可能不一样。

  但甘乐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心中道义一致,从无偏差。

  这就很难了。

  很让人“嫉妒”,但更多的是让人佩服。

  殷明笑着道,“甘乐能有如此恒心与道义,多半来源于他的经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道义,基本上都是从经历之中得来的。”

  “只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这些道义变得更加深奥,但也变得更加的适合常人。”

  殷明所指的乃是他记忆里的那些道义。

  在这个世界里,文道未兴,百家未立,他的道义也仅限于他自己。

  说着,殷明望向黄国底蕴的老者道,“老先生若兀自不肯罢休,晚辈随时奉陪到底。”

  “只是晚辈所忧乃是黄国百姓,还望老先生明鉴。”

  殷明不惮以高尚的道义去要求旁人。

  因为在他的心中,无论是什么人,总有一种道义适合于他们。

  可是他也清楚,任何人要走的道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才会想着立百家。

  这黄国底蕴的老者虽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无耻行径,但毕竟黄国百姓无辜。

  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