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朝堂举荐
��休。”

  殿前,原本还有些大臣在考虑是不是要上谏,听到“殷卿”两个字,顿时老实了。

  殷卿还能是谁,自然是殷大帅!

  殷大帅跟皇帝聊天,那就是把他们晾上一天,也是没法子的事。

  接下来,群臣便老老实实的开始照本上奏。

  宰相易和图忽然上前一步,道:“皇上,新春已过,科举在即。”

  “这几年里,各处对文官的需求越来越多。”

  “臣建议,今年扩大文举规模,加强文举批阅审核。”

  皇帝点点头,道:“唔,此事,其他爱卿怎么看?”

  户部尚书高镇忙道:“皇上,宰相说的固然在理,可是也得分情况而论。”

  “您看,边境驻守的军队要粮饷,殷大帅马上要班师北方也要粮饷,而武举在即,也用度不小。”

  “这节骨眼上若是扩大文举规模,我户部可是拿不出钱来。”

  宰相皱了皱眉,道:“高大人,这选拔人才,可是国家的重要工作,岂能因为钱的事而耽搁呢?”

  高镇满不在乎的道:“易公,这立国之本,第一是武者的培养,第二是军旅的建设。”

  “虽然选拔文官也很重要,但是毕竟要给这两者让路。”

  吏部尚书郑凡道:“其实吧,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要改变文人的思想。”

  “其实文人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也不比武者少。”

  “关键是有些文人,一副穷酸的臭脾气,让他们做些活,都不情不愿的。”

  “长官训斥他们两句,嚯,那就受不了了,就说些有的没的。”

  他一边说,一边连连摇头,显然很是失望。

  宰相的脸色有些难堪。

  郑凡说的这情况倒是真的,但是并非他说的这么简单。

  文人所以牢骚,是因为官位都被武者把持,而文人忙前忙后,却都是给武者送的功劳。

  这当然会引起文人的不平。

  不过,这话宰相没法说,因为动辄涉及到立国的根本。

  朝堂上争论了一会,最终户部勉强答应挪用一小笔钱,让今年的文举多少像样一点。

  宰相不放心的对礼部尚书道:“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