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

  男选手随着跳跃越来越难,现在对身高的限制也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很少有顶级选手会超过180cm。女单同理,170cm以上的就很难练33了,近几年女单顶级选手里出过最高的也就是索茨科娃(玛索)和科斯特纳(鸡姐),具体她俩哪个高我不太清楚,反正在冰上存在感都破表。

  青年组和成年组:

  青年组的自由滑比成年组要少一套编排步法,而且整体上对于节目内容和衔接要求没有成年组的高。

  所以说我们的葛教练是一颗慈父心啊,严格要求是为了更好的适应。

  以及我们评价某个选手的节目很junior(青年组),就是指这个选手的节目编排比较空,在跳跃、旋转、步法等元素的中间都是大段大段的简单压步起速,这样的节目不是很好看。青年组小孩的节目经常这样,一部分是编舞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青年组小孩的体力能力有限,不能够完成一个塞满衔接的自由滑节目。这么看有没有觉得平昌冬奥会女单冠军扎吉托娃(杂技)很牛逼?她的节目虽然表演有时候动作没有做到位,有点急匆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节目真的塞得满当当啊,想想她的年龄,别的不说,就这个体力就值得膜拜了

  关于选手的团队:

  作者认为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是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团队的。现在体育竞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逐渐凭借更科学的训练方式突破人体极限,仅仅一个光杆司令配上一个狗头军师的组合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按照作者的构想,00的团队需要跳跃教练兼总教练,滑行教练,编舞师,经纪人,理疗师,医生,营养师,律师等等,但是全部写出来不现实,人物太多太嗦了,所以只有一些重要人物会有出场啦

  关于名人堂:

  花滑名人堂是花样滑冰界的最高荣誉,在选手退役超过五年后就有机会被列入。只是获得一个世界冠军可能都不够格,名人堂里都是些迪克巴顿(五次世界冠军,两届奥运会冠军,第一个做出三周跳的人),索尼娅海妮(十次世界冠军,奥运三冠王)这样的bug们。当然现在很难做到像上古时代的大神们那样的统治力度了,但是能进入名人堂的依然都是一些传奇性人物。

  第17章不速之客

  随后的好几周,徐灵均总能看见诸锐在玉壶晃荡。

  光是编三个舞附赠这么长的指导时间吗?他有点不解,怪不得他生意好,服务态度摆在那儿呢。

  直到葛天行有一天志得意满地领着一个漂亮姑娘来到冰场,向徐灵均介绍说这是他新上任的滑行教练时,徐灵均才意识到自己这只重生的蝴蝶翅膀一扇造成了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