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为


  至于训斥的理由?

  就说是自己不愿意百姓受苦就可以,还体现了蜀侯的仁义,今后传出去对蜀侯的名声也更加有利。

  当然,真实原因,其实是蜀侯对益州,根本没有那么大约束力,毕竟……是军阀都没有彻底转型成功的诸侯!

  真的在整个西川,搞军民一体、一切以拖住楚国为目标,甚至不惜将益州百姓和士族作为“代价”……怕是当场就有人要弃蜀投楚。

  即使暂时控制住的一部分,之后也会不断有“异心”产生。

  刘璋如果投降楚国,至少还有一世清闲,但如果是亡于内乱,那就只能给蜀侯府殉葬……

  在没有白兔效应的历史上,刘备和诸葛亮汇合,到了攻略西川的最后阶段时,郑度就曾建议刘璋,大规模迁徙百姓到易守难攻的地方,将外面控制不了的粮仓全都烧掉,拖到刘备撑不住、自然退去……

  这招当时听得刘备和诸葛亮也是一身冷汗。

  毕竟刘璋能不能做到且不说,一旦要赌的话,的确荆州军可能先撑不住!

  不过刘璋根本没敢赌,而是直接投降。

  邓芝也看出了郑度的色厉内荏,丝毫不像郑度想象中好糊弄的年轻人那样,做出惊讶、或是忌惮的神色,而是淡然对蜀侯说道:“蜀侯仁义之诸侯,岂会如此行事?若是真有此等不义之举,我大楚天兵,又岂惜粮草……”

  郑度一拳打在空处,而刘璋则是频频看向张松,似乎是想要知道,自己要不要开口。

  不过这时张松先一步开口道:“楚国如今之敌,在北而不在西,楚王贸然再次出兵西川,究竟意欲何为?邓先生可否示下?”

  张松也是看出了楚国仍无灭蜀的准备,否则……但凡刘璋刚烈一些,楚国都要陷在这里至少三成兵力,届时楚国定成天下诸侯之所望——不怀好意的那种。

  只是张松在缺少重要信息的情况下,也猜不出楚国是要做什么……

  毕竟……

  楚国只是想再拖两三年,等时机成熟,就在海上“毕其功于一役”,并且一举令魏国萎靡、同时震惊北地,现在……只是为了令人看起来不那么怀疑,拿蜀国出出气而已——这种事情张松怎么可能猜得到?

  在张松、在天下人的视角里,渤海上原本完全在楚国一面的天平,正在渐渐倒向魏国好的吧?

  甚至整个天下的形势,如今都在渐渐倒向魏国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