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车船之争
,也更适合远航,楚国海军内部,之前也有这种称呼方式。

  不过即使是巡洋舰,只要是真气装甲的巡洋舰,排水量也比现在木质主舰大了两三倍,以楚制计算能有五千吨左右,要知道楚制一吨可是相当于后世25吨……只是没有“铁甲舰”那种动辄两万吨排水的气势。

  最终在一番争论之后,哪怕“舰队派”有白图力挺,最后也依旧被说服,编制削到了“两个巡洋舰,其他以铁包木的真气船代替”的程度。

  另外对于加大炼钢量,参与试验的臣僚们没有任何意见,一改之前反对的态度,只是想要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铁路上。

  白图也看了出来,主要因为是……人都有私心!

  虽说现在海路的收益,在楚国也已经肉眼可见,但是大部分士族的根基,终究是在内陆。

  因此两者之间衡量的话,他们希望铁路铺起来,更不是去搞什么远洋计划。

  无论远洋计划、还是铁路计划,收益最大的一方肯定是楚国的国库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不过区别是在此之外,远航方面的收益项目、部门,基本都是江东世家把持。

  虽说江东是楚国龙兴之地,但江东世家吃的红利,也早就已经令人眼馋,又怎么会愿意楚国的力量,继续投入到海上?

  要投入……也得大家的手都伸过去,再来投入!

  对此白图也没有强行纠正……

  虽说有私心,但也没有损害楚国什么利益,先发展哪一块的问题而已。

  包括鲁肃,在船舶上也有份额,但一样倾向于优先铁路,将楚国内地各大城先勾连到一起!

  毕竟目前来说,海外扩展的部分,收益对于楚国内地来还只是“零头”。

  而且更重要的是,鲁肃从铁路、真气列车中,看出了突破前汉巅峰的希望!

  前汉时候,逐匈奴于漠北,封狼居胥,一直追着匈奴主力到了后世贝加尔湖一带……

  当时前汉的疆域,也达到了空前广阔的程度,不过后来随着国力的衰退,军队只能渐渐收回来毕竟以如今河朔、漠北的气候,不利于农耕,国力强盛的时候,大可以将运粮线展开驻军,然而国力稍弱的时候,就只能放弃没有产出的土地。

  这点在“阔过”的汉唐两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巅峰时疆域与平时的疆域判若两国。

  东汉中后期,甚至连“西域都护府”,都已经无法维持,降格为“西域长史府”,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