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动兵
�,佐证是“孟获”这名字一个被擒获之后投降的蛮王,刚好以“获”为名,显得过于刻意。

  因此推测孟获的事迹,很可能是数名汉夷叛将拼凑而来,之后取了个“获”的名字,并且冠以南中大姓“孟”为姓氏

  毕竟的作者陈寿,是蜀国人,而、都是东晋人,无论从地点还是时间,都应该是陈寿对那次南蛮叛乱更了解。

  当然,无论孟获是否存在,三国演义中的“七擒七纵”在史书中并无其事。

  刘备去世时的那次南蛮叛乱,诸葛亮春天出兵、五月渡过泸水,之后秋天时已经班师还朝可见正式交战的时间并不长,更不可能深入南中。

  否则以传说中七擒七纵那散乱的地点,连逐个打卡的时间都没有……

  而且实际上蜀汉对南中地区的策略,也与“七擒七纵”的传说截然不同,按照七擒七纵的说法,诸葛亮是一路快要打穿了南中,降服无数部族。

  然而实际上,蜀国对南中,是既不留人、也不留兵,反而将南中的精兵带走,并且收买招募蛮族中的勇士,其余普通兵将,依旧归还给南中大姓为部曲……

  只等南中人献上金银、漆器、牛马便可,也就是不再对南中实际统治,与两汉时相比,对南中已经是放任不管,以此换取一个安定的后方。

  南中蛮安定与其说是七擒七纵的功劳,不如说是蜀国对南中策略改变的效果。

  在史书对那次南蛮叛乱的注释中,孟获也轮不上主角,总体来说叛乱主角应该是南中汉人大族的首领雍闿,以及南中夷王高定。

  只是对反叛的过程记载有所出入,一说是雍闿、高定联手叛乱,之后被平,另一说是雍闿为高定所杀,高定接力叛乱,之后被平……

  而孟获在史书中存在的空间,就是“雍闿的属下”,作为蛮族中素有威望的蛮王,担任了为雍闿的勾结南中各部满足的重任。

  孟获也没有像雍闿、高定一样被杀,而是因为其在南中汉夷中,都有一定的威望,被诸葛亮所降服,留下了“不复反也”的诺言。

  而在城姬世界,南中地区的情况,与“各种史料”有相契合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

  整个益州南部,由西到东依次是永昌郡、越巂郡、朱提郡、牂牁郡,历史上在诸葛亮平定南蛮反叛后,又置建宁郡、云南郡、兴古郡,合称南中七郡!

  算起来益州的南中,比扬州的山越、荆州的武陵,所占的比重、要大得多,南中的人口甚至并不比巴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这巴蜀四郡少,算上汉中郡,益州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