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
; 看到这幅场景, 宁父有所感触:“咱们家里的地也该了,不知道你娘他们能不能忙过来。”

  宁邵不以为意:“大哥不是说请人帮忙吗, 你老就别操心了。”

  宁父一巴掌拍到儿子头上:“你以为好找人啊,这时候大家都忙着抢哩, 你倒是好,不用管家里的事,不知道这农活有多累人!”

  宁邵有些心虚,傻呵呵安慰他爹:“儿子这不是还要读书嘛,等考上举人,您和娘就等着享福吧!”

  旁边的施傅兴听着父子俩的话,抿了抿唇。

  下车后, 四处看了一圈, 见不远处的地头有个老汉在喝水,施傅兴走过去。

  “老伯叨扰,在下是此次秋闱的考生, 因着学业问题,想问一下,咱们晖城的土地,亩产多少粮食?”

  那老汉拿着一个陶罐,咕咚咕咚灌下去大半罐子,听到施傅兴的话,抬起眼皮瞅他。

  那眼神大概是觉得稀奇,毕竟还从来没有读书人和他搭过话:“我家五口人,六亩地,三亩良田,赶上好时候能有个十五六石,上交三石给官府,自己家能留下个十石左右。”

  说完叹了口气。

  施傅兴皱眉,不解:“老伯为何叹气,这样看来,你们家粮食富余,足以让一家人吃饱饭。”

  “哎哟,公子是读书人,哪里知道我们这些老百姓的难过,家里好几个男娃,眼看都要娶妻,不得给他们盖房子啊,这大半粮食得拿出去卖钱,现在啥也贵,就是粮食不贵,实实在在卖不出价钱咯。”

  话落又深深叹气,戴上草帽,回到地里继续干活。

  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施傅兴眉间一道浅痕,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夫君问完了吗?”

  穿着白衣裙的邬颜,走路都得垫着脚尖,还没有下雨,地上便湿漉漉的,“要下雨了,我们回去吧。”

  施傅兴摇摇头,他又去其他地里打听粮食产量,这片都是良田,亩产也才百来斤,如果是塞北的荒地,能有现在的一半吗?

  越了解,心中便越发沉重,再回想自己所做那篇策论,完全纸上谈兵。

  心有所感,回到家后,施傅兴将自己关在书房,用了半天时间,将原本的文章全部推翻。

  这次,他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亩产不高,减税治标不治本,百姓无法通过种田而得到富裕,如果可以改善亩产,百姓有余粮,国库富足,岂不是一举两得?

  眼睛迸发出光亮,仿佛承纳了整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