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两顶从天而降的官帽
淡化吴家在朝堂的影响,除保留鹿鼎公藩地、祖居地军政大权外,其他封赏一律坚辞不受。

  近年来,吴家以吴意二叔为代表的少壮派正在谋求重振吴家声威,顺王吴凡作为开国高祖义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多有奥援,特别是军界,延夏六大边镇,曾有五位大都督出自鹿鼎公系将门世家,作为延夏皇朝军队的缔造者,吴氏在军中的影响一直深远,这也是吴氏屹于朝堂的立身之本。

  而这持节人选,就是这立身之本的关键。

  延夏律王侯章规定,扶灵者为爵位继承人,持节者为家族私军掌舵人,需要远赴玉门,接掌铁血军。

  鹿鼎公府内宅,九曲回廊,庭院深深。往昔喧闹叽喳的丫鬟仆役,全都噤若寒蝉,迈着碎步穿行于庭院之间;那些习惯在下人前趾高气昂的管事,也都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办理着主家交办的事宜。对于正鬼头鬼脑潜往内堂的吴意,大家都不约而同选择性无视,这位爷可不是省油的灯,在这节骨眼上,大家都不愿触了什么霉头。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洋溢着东方色彩的园林予人舒缓松弛的放松之感,也减轻了他心头的烦闷和焦虑。

  袭爵鹿鼎公,暂代玉门令,这就得了两顶官帽?究竟是祸是福?

  吴家摆在明面上的势力并不雄厚,固有藩地玉门领孤悬塞外,领内辖三府一州,互为犄角,当外族入侵时可互为奥援。

  领地内享有行政自治、税赋自理、司法独立,简单说,玉门领就相当于独属吴氏的国中之国。领地面积极广,大约相当于本朝三五个行省,不过,因紧邻草原和荒漠,人烟稀薄,只有藩城玉门关极度繁华,人称“小京都”。

  概因玉门城西南五十里外有一座大型天然盐矿,且玉门关位居西北六族交汇杂居之地,关外设有西北最大的榷场,是延夏面向西北最大的贸易场所,也是整个风凌大陆盐、铁、茶、布匹等货物最大规模的集散地。

  吴家长门嫡孙吴意,众所周知的草包一个。二房两兄弟吴风雷和吴飞扬均是一时俊杰,前者以少督衔任玉门镇同知,是吴家原本属意的正牌玉门令人选,后者也是军部直管的实职军官。

  懵懵懂懂跟随送葬的人流走完了薨礼的流程,又浑噩噩地跟随人群回到侯府,吴意孱弱的身躯就有点步履蹒跚,抬头望去,曲径通幽,走来走去都是一样的景致,前世就是路盲的吴意。。。。。。悲催的在自己的家里。。。迷路了。

  幸好,右前方急匆匆走来一婢女服式的小丫头,吴意咳嗽一声,摆出少爷的派头高声叫道:“那个谁?带下路,本少爷今日头晕,有点不识路,带我去议事大堂!”埋头疾走的小丫头抬起头来,只见是一位娇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