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
就是风土人情儿女什么的。

  唐县令表现的不错。唐县令是老实又不是傻,准备充分加上章县尉协助,反正是在知府大人跟前留了个好印象。

  此时一个小厮进来添茶,背着人冲知府点了点头,知府大人对唐县令的印象更好了。

  这个小厮是前后院递消息的。

  吴婶子在后院拜见知府太太。恭敬的嗑了头站起来,把礼单递上。小丫头接过去递到知府太太手上。知府太太接过没看就给了旁边的一位嬷嬷。

  “来就来了,还带什么东西呀。”

  “第一回上门,哪好意思空手来。不知太太和大人喜欢什么,就带了些成都的特产过来。”

  旁边的嬷嬷看完了礼单,轻轻给知府太太点了点头,一个大丫头出去跟一小厮耳语了几句,小厮便去了前院。

  知府太太让吴婶子坐,吴婶子推辞不敢坐。那个大丫头过来笑嘻嘻按着吴婶子,吴婶子只好挨着椅子边小心坐了。

  知府太太和颜悦色问吴婶子:“听说你家太太没来?”

  “回太太,是没来。我家太太生小少爷时伤了身子,太太也有了春秋,一直没恢复过来时好时坏的。家里老太太年纪也大了,小少爷才两岁,几位小姐的年纪的不大。这次老爷的任命突然,西北离蜀地太远了,我们得了消息已迟了。老太太和太太商量了,就上大少爷和我和我家那口子先过来。大少爷一路紧赶慢赶的,差点错过给王县令送行。”

  “可不是太远了,还是身体好紧。可见你们两口子是得用的,不然也不会派了你们过来。”

  “可不敢当太太夸奖,不过是在府里当差久了熟悉些罢了。”

  知府太太又问吴婶子蜀地这边风俗,又吩咐人备饭。

  唐县令他们走后,小吴管家带着吴小子和齐大去县衙拾屋子,几个男人先做些粗活,等吴婶子回来,再听吴婶子的安排行事。

  继祖和吴管家在老院子里聊天。

  “吴爷爷,你说我爹怎么才能调任呢?也不求升官,换个地方就行。唐家没王家有钱有势,想法子让爹政绩突出行不行?”

  吴管家笑眯眯说:“小少爷先别想着政绩了,先想想怎么养活那些当差的吧。”

  “啊?朝廷不发薪水吗?”

  “发啊,每年的税,除了上交的,就是衙门的。可是每年的税都不齐的。王县令时有补贴。”

  “时有补贴是多少啊?”继祖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