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清穿群魔乱舞之年玉尧六十五
等待,“王师”终会北伐,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还有就是《告天下汉人士子、汉臣书》和《感谢信》这简直是恶毒之极的两篇文章,就是在挖大清江山的根。
前一篇的文章从经济、军事实力上说明“王师必胜”的信心,和北伐势在必行大家不用持怀疑心态。号召天下士子协助新政府,特别是那种还在满清考过功名的,趁王师还未北伐赶紧找机会为南方政府立功。不然毫无寸功,在南方政府一统中原后按法律,他们有失“春秋大义”要划归为贱民。而“汉臣”们要发扬“身在满营心在汉”的牺牲精神,新政府也会论功行赏。
《感谢信》中就更恶毒了,列举了一些满清在朝汉臣的名单,说是南方政府感谢他们为革命的贡献云云。
列入名单的汉臣,连“李光地”“陈亭敬”都在其中,说他们按南方政府的要求做了哪些事,新政府会记得他们的功劳,而鼓励其它汉臣向他们学习。
胤禛就算是“喜怒不定”的人,也忍不住想要杀人。他忍着怒气把那几张纸一卷,回了自己府邸。
这些潜藏在京城的“南方间谍”夜里在大街小巷贴满字报的事第二天在朝会上,又引起轩然大波。
满臣们纷纷向身份本就低了一等的汉臣们喷火,双方直欲打起来,当然是满臣们打汉臣。
康熙宠臣李光地都受到炮轰,被满臣大骂是“汉狗”“奴才”,就算有理智些的满臣知道这是反贼的离间之计,想阻止双方的斗争,可是心中怀疑的种子如何也消除不了。满清两百多年江山,其实就是两百年既用汉臣又时刻防范汉臣的历史,只不过一直没有一个有力的外因,这个有力的外因一出现,满汉一家的满清朝廷是如此脆弱。
也无怪乎满臣们的怒火,其实,例子也是很现成的,那桐城的大才子方苞在康熙四十五年就各种借口辞了官回桐城了。
而安徽的造反头子是方苞的亲弟弟方良,现在方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当着两江省(南方政府的安徽江西)的“省长”,据说省长就等于是总督。他才二十出头呀,天杀的,这要不是“造反积极分子”,且看多少人在官场熬上一辈子能熬到总督呀。方苞如今是在给弟弟当秘书,将来应该也会在南方新政府出仕。
谁又知道这些汉臣当中没有下一个方苞?如今反贼嚣张,想投靠南方政府的汉人应该比以前多得多吧。至少人家方苞是在康熙四十五年走的,那时反贼才刚刚在打云贵,也未必能成事,他都走了。
如今……唉……
康熙一上朝,就听满朝的满臣们纷纷告汉臣的黑状,说他们居心叵测,出卖朝廷机密给叛逆。
还有就是《告天下汉人士子、汉臣书》和《感谢信》这简直是恶毒之极的两篇文章,就是在挖大清江山的根。
前一篇的文章从经济、军事实力上说明“王师必胜”的信心,和北伐势在必行大家不用持怀疑心态。号召天下士子协助新政府,特别是那种还在满清考过功名的,趁王师还未北伐赶紧找机会为南方政府立功。不然毫无寸功,在南方政府一统中原后按法律,他们有失“春秋大义”要划归为贱民。而“汉臣”们要发扬“身在满营心在汉”的牺牲精神,新政府也会论功行赏。
《感谢信》中就更恶毒了,列举了一些满清在朝汉臣的名单,说是南方政府感谢他们为革命的贡献云云。
列入名单的汉臣,连“李光地”“陈亭敬”都在其中,说他们按南方政府的要求做了哪些事,新政府会记得他们的功劳,而鼓励其它汉臣向他们学习。
胤禛就算是“喜怒不定”的人,也忍不住想要杀人。他忍着怒气把那几张纸一卷,回了自己府邸。
这些潜藏在京城的“南方间谍”夜里在大街小巷贴满字报的事第二天在朝会上,又引起轩然大波。
满臣们纷纷向身份本就低了一等的汉臣们喷火,双方直欲打起来,当然是满臣们打汉臣。
康熙宠臣李光地都受到炮轰,被满臣大骂是“汉狗”“奴才”,就算有理智些的满臣知道这是反贼的离间之计,想阻止双方的斗争,可是心中怀疑的种子如何也消除不了。满清两百多年江山,其实就是两百年既用汉臣又时刻防范汉臣的历史,只不过一直没有一个有力的外因,这个有力的外因一出现,满汉一家的满清朝廷是如此脆弱。
也无怪乎满臣们的怒火,其实,例子也是很现成的,那桐城的大才子方苞在康熙四十五年就各种借口辞了官回桐城了。
而安徽的造反头子是方苞的亲弟弟方良,现在方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当着两江省(南方政府的安徽江西)的“省长”,据说省长就等于是总督。他才二十出头呀,天杀的,这要不是“造反积极分子”,且看多少人在官场熬上一辈子能熬到总督呀。方苞如今是在给弟弟当秘书,将来应该也会在南方新政府出仕。
谁又知道这些汉臣当中没有下一个方苞?如今反贼嚣张,想投靠南方政府的汉人应该比以前多得多吧。至少人家方苞是在康熙四十五年走的,那时反贼才刚刚在打云贵,也未必能成事,他都走了。
如今……唉……
康熙一上朝,就听满朝的满臣们纷纷告汉臣的黑状,说他们居心叵测,出卖朝廷机密给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