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故人何在
�就是宁王的生母赵敬阁,敬妃性子娴静,最是善解人意,生下启轻珏之后也是把儿子教导的贤孝知理,齐胜事发不久敬妃就突然崩逝,明帝也是深感惋惜。

  “你可还记得此物?”明帝将那诗稿递给跪在殿下的启轻珏。

  “是我母妃的遗物,儿臣怎么会不记得。”启轻珏翻看,心中万分疑惑,琉璃金塔一事与这些诗文何干?

  明帝听到启轻珏说这事敬妃之物,心中大惊,但他老谋深算,并未露出波澜。“可我记得你母妃素不爱梅花,也不知当初写这些个梅花的诗文做什么。”

  “父王哪里会记得母妃喜欢什么,憎恶什么。”启轻珏便一把抓住明帝的不忍,“父王专宠芳华宫,一年也不曾来看母妃几次,母妃贤淑良善,不曾有过丝毫的埋怨和嫉妒,反而时时教导儿臣要恭顺勤勉,为臣为子都要东启的江山为重,孝顺父亲忠于君王。”

  明帝陷入深沉,启轻珏趁势继续说道:“父王可还记得,那年母妃受托为太后娘娘操办寿诞,宸园的红梅枝头挂满了流苏花笺,那些个关于梅花的诗文都是母妃一字一句亲手誊写的,她知父王最好风雅,而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及芳华宫都喜梅花,便硬生生把旁人的喜好当成自己的喜好,无怨无悔,这折子上的诗句儿臣不知道见母妃写了多少遍。”

  启轻珏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几天明帝一直在研究那两封书信,虽然看样子都是常欣怡的笔迹,但细细看来还是有所不同。当年事发之后不过几月,敬妃便突然离世,她与欣怡姐妹情深,平时性子又素来娴静无争,所以自己压根儿重来没有怀疑过她。

  这话里话外都说敬妃日夜抄写诗句,那便即有可能不是简单的抄写,而是临摹怡贵妃的字迹!但当年启轻珏年纪尚小,仅仅记得他的母亲的不容易,并未有所怀疑。若他知这旧事之中玄机,今日定不会傻到将这机巧和盘托出。

  如此说来,敬妃与当年之事脱不了干系,那么她的死现在想来便也很是蹊跷。但明帝转念又一想,敬妃已故多年,若当年书信是她所写,那玉琮中的绢帛又是何人所为呢?

  “你若想逃过死罪,就老老实实的招了,东启遣使遇刺、琉璃金塔失窃、寿宴玉琮绢帛到底是怎么回事?!”明帝终于开门见山的质问启轻珏。

  “儿臣不知啊。”启轻珏本以为有转机,谁知明帝仍然咬住不放,更是惊慌。

  “你既然现在不肯说,那就去牢里跟大理寺卿说去罢。来人!”明帝摆手示意肖广将人押下去。

  “不要啊,父王。儿子冤枉。”肖远还未拉他走了两步,启轻珏便一把推开肖远,冲向明帝,重重的跪下,但还说没有开口。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