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
  这名大仙人为了助他度过难关还提前兵解了。

  现在朱连个问话的人都没有,他甚至忠心的祈祷三灾应在天家身上就够了,剩下的九难……他宁愿张真人批的不准,只要不准就好!

  然而一纸雪灾打碎他的期望。

  朱绝望的想着,现在就有雪灾,那雪灾之后还有什么?

  兵灾?蝗灾?洪水?干旱?疫病?地动?

  不论哪一个,受苦受难的都是这天下苍生!

  旁人不知这位九五之尊心中的痛,对比之下,同为帝尊的某人散步在他人的国土上,冷眼旁观此人的行径,对比深刻,倒有几分冷血残忍的印象。

  可是不要忘了,季闲可是在亲眼看够敬天始境糟糕至极的未来后还决心逆天改命的。

  他登基前夕,朱遇上的三劫九难完全是天道对付他玩剩下的,也怨不得一点儿同理心都没有。

  试想一个人将本该暴尸荒野,易子而食,水旱不绝,暴雪侵城,简直天要亡灭的敬天始境发展成如今这个繁华盛世,而且还不是华胥一梦中虚假不实的梦境,那么这个人付出的心血绝对是所有人之中最多的,功劳也是最大的。

  以此判断,季闲本人绝对无愧万民的期许,做到本职业的标杆。

  不过话说回来,他会如此冷淡也是有原因的。

  应该说这是一个普通人视觉上的盲点,但在上位者看来却是理所当然已经不需要故作姿态的本性流露。

  不管是哪个朝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和平的,即使两国之间国力差距很大,一名合格的君主也绝对不会容许自己国家旁边还有一个小国存在。

  如果是和平时期,小国定当要表现出臣服的姿态接受大国的庇护和统领,若是爆发战乱,那更好,这些小国就是第一个被吞并的土地。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古人的智慧深刻说明了君王这个封建时代最□□的职业是何等野蛮。

  可以说,国与国,君与君之间完全是两种相处模式,可能君和君之间还能相处愉快,但是国家之间只有一时的和平。

  来到陌生的土地,接触陌生的人民,季闲的表现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庆权掌中原,但并非在这片土地的所有地方插上旗帜,起码在季闲的了解之中,中原对面就有名为大辽的国家对庆国的大门虎视眈眈,再往远了去,渡过大河的另一片土地或许也有另外的国家在建设之中。

  中原并非一家独大,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