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章 实验成功!
�团队。随着技术项目越来越多,有些被分离出去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部,但是各种导弹相关的设计研发依然在这里。

  在数控仿真软件测试部门,墙壁上巨大的屏幕上此时正在模拟一款菱形形状的导弹在大气中飞行的过程,中间一个大屏幕上显示了这款导弹飞行的渲染动画视频。

  十多个显示屏上面,每个都是有着不同的各种数据以及图形。

  “杨少,这上面就是我们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那边是通过风洞实验取得的数据建立的模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字仿真来尽量减少导弹设计修改的次数和测试的时间。”

  梁思宏说道。

  杨杰点点头,他不是导弹设计方面的专家,虽然很多技术上的事情都懂,但是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还是要依靠梁思宏这些设计师的经验和天分的,他也不会随便在这里指手画脚。

  超视距作战,靠的只能是导弹各方面的性能整体技术水平,尤其是最核心的一些部件的性能,譬如说固体发动机和导引头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国内空空导弹能够达到的水平。

  虽然说刚刚发生了导弹发动机bào zhà的事情,不过既然找到了原因,杨杰也相信耿宝昌等人能够尽快地拿出解决方案出来。

  让杨杰感到高兴的是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梁思宏这些技术团队的既定的研发进程,现在正在研发隐身空空导弹。

  当然,这些计划杨杰都是亲自审核通过的,研发资金充足。

  国内其他的研发单位的单位资金都得国家财政拨款,基本上都是只要满足国家交代下来的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性能差不多就行,但是成本必须低到最低的程度。

  上面拨发的经费少,技术人员的胆子也就小了很多,都是保持着“多、快、好、省”的研发思维模式,指导思想就是在满足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了省,必要时候甚至可以降低一些性能要求。

  不过杨杰是从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起家的,现在在这些方面做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积攒下来的大量技术专利也是开始延伸到了军用领域,这让华兴集团公司在军用技术的研发上十分舍得砸钱,而且一开始瞄准的都是非常核心的技术领域。

  而且华兴集团公司也是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出口资质的,眼睛看着的是海外市场,在追求性能的同时也是在精细化生产上面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这个本来就是华兴集团公司擅长的地方。

  数天后的这天晚上,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实验大楼里面的发动机试车平台上,天龙12的火箭发动机静静的放置在那里。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