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80,我来了
的用火柴把烟点着,吐了一个烟圈后,吴见夜才说道:“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你该去干部进修班!”冯晓宁瞥了吴见夜一眼:“这话说的真敞亮!”

  拿着卷烟,吴见夜问道:“你也断粮了?”

  燕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每个月有25元的津贴,月初的时候大家抽的是香山牌香烟,2角3分一盒,拿出去,跟在后来抽中华一样有面。

  月中的时候生活水平下来了,也就换成1角9分的战斗牌香烟了。

  到了月底,也就只能是卷烟了......

  “没事,明天就是周日了,可以回家了,改善伙食!”冯晓宁摆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

  此时的燕京电影学院只休周日,一般燕京本地的学生,都会回家,家庭情况不错的,也会在这天给他们做一些不错的伙食,改善一下。

  燕京电影学院的伙食,没肉,没油,还吃不饱,大家都盼着这天呢......

  这不是燕京电影学院有意为之,而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物质生活极其贫乏,后来很多人都曾经讲过,这是一个‘饥饿’的时代。

  吴见夜有心看看这个时代的燕京,于是也动了心思想要明天去趟市区,不过当他摸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兜里只剩下2角5分了,连345路的票钱都不够。

  燕京电影学院重建后,分成了两个区,其中表演系的32名学生,在小西天原校址,而导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系,则是在朱辛庄。

  在1980年,说好听点,朱辛庄属于郊区,现实呢,这里就是农村,看学校周围的庄家就知道了。

  想要去市区的话,除了学校组织去市里看电影,会安排公共汽车,平日里大家相去市区,就得自己坐公共汽车。

  朱辛庄到德胜门,345路,3角5分!

  吴见夜自己兜里的钱还差1角呢......

  ......

  “小冯同志,画张票呗!”吴见夜笑嘻嘻的坐到了冯晓宁的床上。

  “你也要去市里?”冯晓宁有些奇怪的看着吴见夜,大家已经是两年的同学了,冯晓宁自然了解吴见夜的情况了。

  老家是燕赵一个村里的,每个月的津贴除了留下自己日常花销的,全都寄回了家里,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去市里,平日里自己是从来不去的,今天怎么突然转了性子了?

  “来燕京两年多了,一直没有好好看过祖国的首都呢。”吴见夜随意的找了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