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
��会给一些孩子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但是在工业化中国这个真正的全世界最人道主义的目标面前,这种可能的伤害,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当初王书辉的长子王青柏出生的时候,朱微妏是根本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与枝江县郊区的那些工人和农场职工的子弟,一切接受在她看来非常残忍的军事化教育的。她一直坚持要自己抚养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王书辉强硬的态度面前,朱微妏还是强忍着不舍把王青柏送到了枝江县第十二育婴院里接受复兴党的统一抚养了。

  有了一就会有二,有了二就会有三。随着王书辉和朱微妏的孩子不断地降生,同时也随着这些孩子被不停地送到育婴院里接受国家的抚养和教育,朱微妏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毕竟这种不合情理的国家包办孩子教育的方式,确实也没有真的对王青柏有什么实际上的伤害。

  更主要的是,随着王青柏的长大,朱微妏也从王青柏的成长中,感受到了这种军事化封闭化教育的好的方面。

  当然了,朱微妏也对这种让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不那么紧密和热烈,孩子对作为母亲的她永远也没有对复兴军领袖王书辉那么尊崇的全民教育制度有所微词。

  可是朱微妏也知道,自己的长子也好,自己的次子也好,这些孩子对于王书辉的感情也不是子女对父母的那种感情,而是军人对于领袖的那种感情。

  从这个角度上说,朱微妏虽然心里有着一种极大的不舒服,甚至产生了某种愧疚的心理,但是她却也知道,孩子们对作为母亲的自己和对作为父亲的王书辉的感情,其实都是一样比较冷清的。

  但是,看到七八岁的儿子从小就能像小大人一样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生活,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自己照顾自己的身体,这还是让朱微妏心里比较安慰的。

  封闭化、军事化、工业化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必然要造成孩子和父母的疏远。可是王书辉却从来也不觉得这种疏远有什么不好的。

  即使在现代的时候,王书辉也一直认为,结婚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生育后代也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力,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资格的。

  王书辉在大学里工作的时候曾经租住过大学旁边的民房。他经常看到那些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工人们,年纪轻轻的就生了两三个孩子的。这些本身最多也就是受过初中水平教育的务工人员在生孩子方面非常的随便。几乎每对夫妻都要生育两三个孩子。

  可是这些本来可能也才二十岁左右,甚至不到二十岁,自己还是个孩子的父母,根本就不会专门花费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