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
�也不过是打造两三百把锄头而已。可是,仅仅王书辉控制的地区,就需要锄头近万把,耙子近万把。而农业工具,可不仅仅只是锄头和耙子两种就足够了的。

  所以说,王书辉需要的是培训更多的工人,建立更多更大更规范的钢铁工坊和工厂。可是,没有充足的人力,这些都是白说。

  而从军事上讲,即使把新组建的各个村的民兵部队算在一起,加上大营里一百多个专门的脱产武装人员,王书辉能够掌控的武装力量也不过是三四百人。

  更何况,在实际上各村的民兵武装,还不能够承担跨区域作战的任务。王书辉的直接掌握的武装力量,不过还是原来大营里的那两百多将近三百的流民们。

  虽然从质量上讲,王书辉武装部队的水平,在整个湖广地区,甚至全天下都是最高的。但是,质量再高的部队,在占绝对多数优势的敌人面前,也是抗不下来的。至少从荆州府来说,荆州府的一个卫所,纸面上的部队人数,就是王书辉这三百人所不能抗衡的。

  因为,按照明朝规制,一个卫所应该有士兵五千六百人。即使这个字数打个对折,只有两千人的话。这两千人如果在卫所军官的驱使下,前来进攻王书辉的话。虽然不至于失败,但是王书辉的这三百个精兵,恐怕也要报销一半左右。

  所以说,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军事,王书辉都处于一种人力瓶颈的状况之中。

  在古代社会里,人力问题真的是个不小的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在爆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各种起义的原因。没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量的无法生存的民众,造反起义的工作也开展不起来。

  王书辉是不缺钱的,他也不缺乏物资。棉布倾销和食盐倾销,每天都能给王书辉带来巨量的白银收入。王书辉除了花少部分的白银购买古董宝石之外,剩下的开销就是给手下人发工钱。而他本人,在明朝末年的时空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项的花销了。

  可是,有钱并不能解决人力问题。

  王书辉想要招纳人手,也要考虑这个时空的社会条件。一个皇室宗亲,动不动的就购买大量人口,这本身也是一个很犯忌讳的事情。更主要的是,虽然最近几年,河南,陕西,山西等地连年发生特大旱灾,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可是,要把这些流民,从河南,陕西,陕西等地迁往湖广地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古代社会里搞人口迁移,可不是像在现代社会那样,把人往火车上一塞,一天一夜过去,到地方了。

  在古代,想要把成千上万的人口从河南,陕西,山西这些地方迁到上千里地之外的湖北地区,本身没有个上百人去做这件事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