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理念3
合当地官府陷害。他家的土地被抢走,从此家道中落。两年前他的父母相继病死。只有一个妹妹和他相依为命。

  一年前,他的妹妹被退休官员家抢走,卖给了县城里的大户人家。不久后,陈封意外得知妹妹因不肯委身侍寝,被大户家的恶少打死。

  15岁的陈封先是用一口杀猪刀,乘夜杀死退休官员一家。之后他混进县城,在买他妹妹的大户家的水井里下毒,毒死了大户家上下十七口。事发后他被当地官府通缉。被逼无奈之下,他才加入了当时过境的流民队伍。

  王书辉当时在招聘流民时,对流民的出身来历进行了仔细的审核。所有的流民为了获得雇佣的机会,都把自己的老底儿交代了个底儿掉。只有这个叫陈封的少年,对自己的出身吞吞吐吐。最后在不被雇佣会被饿死的压力下,才说了句身上背了人命的话。

  对于杀过人灭过门什么的,王书辉真的不怎么在乎。一方面是他觉得明末的人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另一方面他知道,这两百多个流民,能在上千人的流浪人群中生存下来,身上可能都不怎么干净。

  陈封过去家里条件还算过得去。他的父亲也读过几年书,所以他小时候也随着父亲念过三百千。虽然王书辉交给大家的是拼音和简体字,但是因为有些文化的底子,陈封的成绩也一直不错。他在学习上上手很快。最主要的是,读过书的陈封,理解力很不错,听讲的时候基本上一听就懂。

  陈封的语文数学和历史的成绩都很好,其中以数学为最。每次考核的数学成绩都是满分。做老师的,无一例外的都喜欢听话和聪明的学生,王书辉自然也不例外。不同于现代社会,王书辉明末的学生都很听话,这就让陈封在一群比较死板的学生中显得比较机灵,让王书辉特别的喜欢。

  王书辉像在现代社会的时候一样,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除了经常送些零食之类的给自己喜欢的学生,也会经常的把自己喜欢的学生叫到自己的家里,和他们一起做饭吃饭,交流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王书辉自然而然的,会流露出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对于官僚地主阶级的敌视来。

  他的这种思想,让本来就十分仰慕王书辉的流民学生和被官僚地主迫害的陈封,觉得与王书辉师尊和他们是心连心的。王书辉的立场,让这些孩子们对王书辉产生了一种对父亲般的孺慕之情来。

  数学成绩优异的陈封被王书辉任命为统计科科长之后,除了认真完善的处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还在工作之余一心想要为王书辉做出更多的帮助。他经过对数据的仔细分析,发现了棉布滞销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他冥思苦想之后,写了这个关于棉布售的建议呈文。

  他在呈文中写道,“师尊教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