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龙转凤_分节阅读_3
承平元年,初登基的夏侯璠直接把宫里面的老人们杀掉了一大半,用最为简单而粗暴的手段来维护他身为皇帝的自尊心。这样做固然爽快,但紧接着,大臣们就给他们的新皇贴上了一个“不仁”的标签,讽谏的折子如暴雪一般汹汹而来。
夏侯璠被御使们闹得很烦,突发奇想之下,他忽然想要将他的亲生父亲追封为帝、亲生母亲追封为后,以此来转移臣子们的注意力——这显然是个非常糟糕的主意,非但没能让他摆脱讽谏折子的“骚扰”,还彻底惹恼了孝宗朝遗留下来的老臣重臣们——因为夏侯璠本是以他伯父魏孝宗过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哪有回过头去追封他亲生父母的道理,这把孝宗皇帝和皇后至于何处?
于是朝臣们和夏侯璠开始了激烈而持久的对抗,一直延绵了数年之久,不但导致许多大臣被问罪下狱,就连夏侯璠的皇位也在士林学子的声讨中摇摇欲坠、险些不保。
直至承平六年,夏侯宣和他的孪生哥哥夏侯卓一同冠着“龙凤呈祥”的名头降世,夏侯璠和朝臣们才各自退了半步,朝野上下对皇帝的反对之声便也逐渐消停下来——这当然不是夏侯宣他们兄弟俩的功劳,总的来说,夏侯璠能坐稳皇位,归根究底还是依靠了一部分坚定支持他的大臣和投机分子的帮忙,龙凤胎的吉兆只是可有可无的最后一击而已——用上苍的指示来做结论,这是统治阶级百玩不厌的手段,即使没有龙凤胎,也会有龟背铜人、白鹿麒麟之类的吉兆应景而出的。
不过无论如何,夏侯宣他们兄弟俩都算是生在了好时候,这也让夏侯宣在“抱大腿”的时候方便了许多。
可话又说回来了,别忘了,夏侯宣和夏侯卓分明是“双龙乱世”的凶兆——能够双双保住性命,还占了“龙凤吉兆”的便宜,全靠他们有一位胆大果决、巾帼不让须眉的母亲,瑞妃纪氏。
说起瑞妃纪氏,就不得不先提一提魏帝夏侯璠的后宫成员们。
由于夏侯璠娶妻的时候,还在孝宗时期,那时他的郡王父亲也还在世,他本人只是个无官无爵的郡王之子,将来袭爵的时候说不定还要降等,所以他的嫡妻韦氏也只是一个从六品的提辖之女,出身小户人家,大字不识一个。
后来夏侯璠一步登天,韦氏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皇后。然而想想也知道,娘家无靠的韦氏远比夏侯璠还要缺乏安全感——身为皇帝的夏侯璠好歹还能娶几个重臣的女儿来巩固帝位,而韦氏又能做什么呢?虽然她那个原是乡勇的大哥被破格提拔为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统领半数禁军,但他们韦家在朝堂上的底蕴和根基仍是浅得近乎于无,根本无法跟承平元年之后入宫为妃的京都贵女们背后的靠山放在一起比较。
在那样的情况下,半是由于心情郁闷,半是由于�
夏侯璠被御使们闹得很烦,突发奇想之下,他忽然想要将他的亲生父亲追封为帝、亲生母亲追封为后,以此来转移臣子们的注意力——这显然是个非常糟糕的主意,非但没能让他摆脱讽谏折子的“骚扰”,还彻底惹恼了孝宗朝遗留下来的老臣重臣们——因为夏侯璠本是以他伯父魏孝宗过继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哪有回过头去追封他亲生父母的道理,这把孝宗皇帝和皇后至于何处?
于是朝臣们和夏侯璠开始了激烈而持久的对抗,一直延绵了数年之久,不但导致许多大臣被问罪下狱,就连夏侯璠的皇位也在士林学子的声讨中摇摇欲坠、险些不保。
直至承平六年,夏侯宣和他的孪生哥哥夏侯卓一同冠着“龙凤呈祥”的名头降世,夏侯璠和朝臣们才各自退了半步,朝野上下对皇帝的反对之声便也逐渐消停下来——这当然不是夏侯宣他们兄弟俩的功劳,总的来说,夏侯璠能坐稳皇位,归根究底还是依靠了一部分坚定支持他的大臣和投机分子的帮忙,龙凤胎的吉兆只是可有可无的最后一击而已——用上苍的指示来做结论,这是统治阶级百玩不厌的手段,即使没有龙凤胎,也会有龟背铜人、白鹿麒麟之类的吉兆应景而出的。
不过无论如何,夏侯宣他们兄弟俩都算是生在了好时候,这也让夏侯宣在“抱大腿”的时候方便了许多。
可话又说回来了,别忘了,夏侯宣和夏侯卓分明是“双龙乱世”的凶兆——能够双双保住性命,还占了“龙凤吉兆”的便宜,全靠他们有一位胆大果决、巾帼不让须眉的母亲,瑞妃纪氏。
说起瑞妃纪氏,就不得不先提一提魏帝夏侯璠的后宫成员们。
由于夏侯璠娶妻的时候,还在孝宗时期,那时他的郡王父亲也还在世,他本人只是个无官无爵的郡王之子,将来袭爵的时候说不定还要降等,所以他的嫡妻韦氏也只是一个从六品的提辖之女,出身小户人家,大字不识一个。
后来夏侯璠一步登天,韦氏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皇后。然而想想也知道,娘家无靠的韦氏远比夏侯璠还要缺乏安全感——身为皇帝的夏侯璠好歹还能娶几个重臣的女儿来巩固帝位,而韦氏又能做什么呢?虽然她那个原是乡勇的大哥被破格提拔为从二品的殿前都指挥使、统领半数禁军,但他们韦家在朝堂上的底蕴和根基仍是浅得近乎于无,根本无法跟承平元年之后入宫为妃的京都贵女们背后的靠山放在一起比较。
在那样的情况下,半是由于心情郁闷,半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