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乡_分节阅读_1
�谁家的孩子!如此造孽哟!”阿婆抱起孩子,忙去翻看襁褓之中是否有关于孩子身世的信物,除了一块镌着“明”字的致小木牌之外,别无他物。阿婆翻过木牌,后面用致的小楷刻着孩子的生辰八字,阿婆暗自思忖:“想必是无法养育的外乡人弃下的,本村倒不晓得哪家怀孕的,定时外人没错。”茶坝是一个及其隐蔽的所在,周遭重峦叠嶂,云雾弥漫,云山雾雨像面纱一般守护着这方不为人知的秘境。

  阿婆心领神会般镇静下来,也许这是老天爷可怜她这个孤苦的老人,赐她一个孙子伴她左右。想到这里,阿婆小心将孩子裹好,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将他养育成人。因为小木牌的缘分,阿婆给他取了一个吉祥的名字——“曾木明”。茶坝人最爱竹,周遭山林河谷,随处皆是惹人怜爱的毛竹。竹子在茶坝人眼中大有用处,制作筷子须用竹、编制竹篮定要用竹,连支撑墙壁的骨架也须要用到编织的竹篾,于是竹子便有了富贵丰盛之寓意。因为曾阿婆是村里唯一的医师,村里人都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感到欣慰,人们都亲切地唤他作“阿明”。

  日子就如茶坝河的水静静流逝,转眼,已经过了十六个春夏。阿明也长得俊秀挺拔,他眉宇生得分明,脸庞如半坡处的月亮坝一样圆满,话说这月亮坝是一段通向山上的青石阶梯,因着石阶砌成了圆弧形,就如夜空的半月,而得了这个名字。

  茶坝的少年生于水边长于水中,熟识水性个个如水鸭子般矫健,每每夏日时节,天气稍热,便有半大不小的男孩解了衣裤,三三两两跳到河中游泳摸鱼,快乐极了。整个河谷飘荡着少年的欢声笑语,似乎沉闷潮湿的空气也变得活跃了。

  阿明却是个不识水性的人,或许他天生好静腼腆不爱这激水拍岸的张扬,又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关系对这水便有了芥蒂,更或许是祖母明里暗里不希望他下水。曾阿婆对阿明显然是爱护非常,凡是出门都要提醒再三:“莫去戏耍玩水,不然河中的大鱼可要吃了你!”虽是戏言,十六的阿明已然长成,自然不再信有什么鱼能吃得了他,但他知道祖母的苦心,不敢悖了她的心意。

  时间已近黄昏,静静的水面开始升起薄薄的雾气,余晖映在河面,像给它换上了一层织金的薄纱。阿明将装满折耳根的竹篓从背上取下,置在河边的青石板上,他从兜里掏出一块粗布铺在石板上,将竹篓的折耳根尽数倒出,一片一片仔仔细细的捋着上面的泥土。

  此时,从背后的石阶台子上传来熟悉的呼喊:“嗨!阿明哥!是你吗?又在淘折耳根呐。我来帮你吧!”话音未落,只听见背后传来蹬蹬的下石梯的脚步声,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清秀甜美的少女出现在阿明眼前,她便是谭惹娘——十六年前养父舍命相救得那个女婴,如今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她皮肤有些泛棕,这是茶坝人所推崇的那种健康的小麦肤色,两只乌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