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
�格斗,从来没被人击倒过。他为人精明,技击出色,所以成为孝义会的副总舵。

  王二冲说:“李大人,到如今,我真想当着兄弟的面说几句大实话。其实,金二娃兄弟虽然人年轻,血气方刚,但他刚才说的没错。如果百年以后,还有人评价孝义军大寨坪被围的事,他的主意一定是上上之策。而李如贵兄弟的意见,恰恰说出了李大人的心病。李大人担心的是大寨坪百姓的安危。如果我们死守,唯一饶幸的是有外围廖腾霄、罗汉生、余英率部来救援,可时间不等人啊;寨上粮食虽然丰足,短时间没问题,但盐巴呢,下不了寨买盐啊,人不吃盐咋行?万一侯兵到成都赵尔丰那里弄来罐儿炮轰……李大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冲,偏向于金二娃的突围计划……”

  绍伊陷入了沉思,然后走出聚义厅,三个头领紧随身后,来到太平街,默默无语地浏览寨上百姓的房舍。绍伊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北门的悬崖边上伫立。孝义军的军师李学斌就埋在悬崖旁。临终时,李学斌要求孝义会把他埋在这里:“这里谓之地险心平,死后我也会看护着大寨坪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多少的兄弟都去了……绍伊仰天长叹一声。

  三位头领和绍伊一起,观望寨下侯兵的营盘,观望大寨坪的三十六个冈,七十二条沟和四十八坡南雁丘。观望大寨坪上由军师李学斌亲自主持撰刻在北门石壁上的李氏源流“簸箕碑”。观望大寨坪左右的七寨天然拱卫:东有四方寨、福城寨、瓦窑寨,南有大罗城寨、小罗城寨,西有乌龟寨、北有天星寨,高低错落地势险要。如果兵败,百姓遭殃啊,绍伊心潮起伏……

  这时有道口执消的军士跑了过来,双手递过一个小纸筒,说:“李大人,刚才南门接到侯兵s上一封箭书,请过目。”

  绍伊打开一看,是劝降兼谈判的信,是侯统兵以川军总署名义写给李绍伊的。信中说明奉命查办大寨坪孝义军,劝李绍伊识时务者为俊杰,缴械投降,既往不咎并可封赏统兵一职,军士全部收编。并扬言,若执迷不悟,明天就要攻寨,从成都增援过来的罐儿炮,将轰打大寨坪云云……

  李绍伊非常平静把信递给三个头领一齐看了。然后神色严肃地说:“兄弟们,这很像梁山泊的宋江接到了朝庭的招安诏书啊!”然后仰天长笑。

  绍伊分析当前形势:“从侯国志的这封来信来看,上面说的情况,完全是真的。这回侯国志是有恃无恐,稳c胜券了。孝义军也许从此消逝和解散。看来外围的兄弟义军至今并不知道大寨坪被围。刚才兄弟们的意见我也早就想到过。只要孝义会的将士和大寨坪的百姓,不因为绍伊的反正之举受到株连,我的名节和安危又算得了什么?俗话说‘不怕三十岁上死,只怕史上不留名’。我就做个和宋江不一样的宋江吧——赵尔丰的川军招降是不是想要我的命暂且不谈,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