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烙下的斑斑绿苔,年轻一代都想拆了建钢筋水泥楼房,但拗不过老人们的固执,只好到村的外围去修建。

  这里虽然没有出过影响深远的风云人物,但是诸如乡贤、盗匪、江湖游客、义侠袍哥、风花雪月却代不乏人。

  村里的李革委、王二根、王水牛、陶屠户这帮大伯大叔们和水莲、竹叶、桂枝、杨嫂那帮大妈大婶们,在夏夜里都喜欢坐在瓜棚柳下乘凉。他们青一色的躺在竹编凉椅上,轻摇大蒲扇,巴达着老长的烟斗,绘声绘色地讲述那过去的故事。于是,他们身边围了大大小小的年轻后生和姑娘媳妇。

  多少时空,春秋代序?今月曾经照古人。某年隆冬,j爪山民中有一个在外地教书的老教员回到了桃李湾。山民们尊敬地谓之:陶夫子。赶上一个崇尚文化的盛世,j爪山乡成立文化站,桃李湾村也成立了文化活动室。村委会就要陶夫子在文化室挂帅,陶夫子也当仁不让。他把自己的积蓄奉出,在村口的大柳树下建了一座宽敞凉亭,全天候供山民们聊天、歇脚。陶夫子就在这里讲评书,讲真三国,讲假封神,讲西游记,讲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天气冷,村民们就搬来煤炉,围坐着听。到了夏天,他老伴就给众人烧大碗凉茶喝。老两口膝下无子女,悠哉乐哉做善事,从不收费。桃李湾一下子掀起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

  这些日子,村里回来几个高考落榜的青年人,自然是陶夫子的活跃听众和忘年交。他们是这篇小说的三位男主人公黑毛、西峰、小波和三个女主人公香香、丽珠和山凤。

  又是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来到陶夫子凉亭正襟危坐,居然一言不发。像是发生什么事了。

  “哟,你们几个娃,今天咋的?”陶夫子扶扶眼镜,双眼在老花镜片后,闪着询问的光芒。

  六双眼都瞧着陶夫子。依然沉默。

  “咋的?”陶夫子抬了抬下巴,冲着黑毛和香香发话:“你们两个不是叽叽喳喳,好说好讲的人吗?”

  黑毛嗡声嗡气地说:“大伯,我们几个商议,明天,要一起到南方去打工……”

  老实说,陶夫子很喜欢这几个忘年交呢,心里虽不愿他们离开,但要满足几颗飞翔的青春心啊。陶夫子没有说书时的兴致,一副教书先生的语气:“是好事嘛,年轻人就要出去闯闯!好儿女志在四方嘛。走出去好哦,j爪山、桃李湾多小,外面的天地多宽哦。上不了大学也大有前途的嘛。”

  “可是,我们舍不得离开你呀,啧啧。”香香站起身,过来拉着陶夫子的膀子摇。

  “多好的几个娃呀!”陶夫子老伴拧拧香香粉嘟嘟的脸蛋,挨个发苹果给他们:“老头子,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