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尾声(二)
  朝廷邸报,明发天下。

  大将军赵石晋半山王,诏其归大同封地。督建大同行宫,抚草原诸部。

  大将军张锋聚,晋成国公,应其所请,调任辽东宣抚使,镇辽东诸地。

  种怀玉,晋一等侯,任职河南东路宣抚使,镇开封,督建。修葺开封行宫。

  大将军种燧,晋宁国公,任河南西路宣抚使,镇洛阳。掌河洛兵权。

  大将军段从文,晋一等侯,任河北宣抚使,经略河北,山东诸地。

  魏怀德,晋三等侯。任河中宣抚使。

  大将军李刑,晋三等侯,任河东宣抚副使,镇太原,自此,河东将不设宣抚使之职,由宣抚副使代行职责。

  驳回枢密使张承等人,欲掉西北各部,以充河洛大军的提议。

  责令枢密,传令大秦各处守军,不得怠慢军务,勤练兵马,以备将来。

  责令中书,立即调拨粮草,官吏,往河北辽东,以收两地民心。

  一连串的封赏决策,恩威并施之下,很快便将这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当然,中原之战,也被拖延了下来,直到成武十八年,才重启战端,这样的结果,却还是让大秦上下,都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成武十六年,在暗流涌动之中,皇帝陛下看似平静,心潮起伏之处,远不如外人看到的那般镇定自若,尽显明君风采。

  接到赵石书信的时候,这位君王心里可谓是百味杂陈,既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有着自豪,却也愤怒痛恨于军中众将的肆无忌惮。

  赵石一封奏疏,让他坐立难安,思潮澎湃。

  之后,他几乎本能的,立即暗令心腹,去晋国公府查看。

  传回来的消息,差点气他个半死,晋国公府,早已人去楼空,据说,数日之前,晋国公府家眷,便都陆续去城外游玩了。

  这些年大将军赵石韬光隐晦,确实让人难生什么防范之心,即便是骤然出京领兵,也没人过于在意他的家眷。

  毕竟,大将军赵石的家眷,在长安定局已经十几二十多个年头了,从没有事故发生。

  即便是当年的长安之变中,大将军赵石的家眷,也未曾出过长安地界,真真是令人“放心”的很了。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人家跑的那叫个干脆,事后查看府中各处,连晋国公府的库房,都搬了个精光。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