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登门
r />   多数都是不闻不问罢了,为的什么还不是都想着,大将军赵石这个时候退上一步两步,也许对朝廷,社稷,乃至于各人更加有利

  这种事儿,讳莫如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当然,老大别说老二,赵石看的很清楚,却也自忖比旁人心善不到哪儿去。

  像种燧这件事上,他也不是完全都存着善意。

  如果种燧这次出京领兵,必然是一路偏师,面对的又是名将岳东雷,束手束脚,可想而知,再加上水土不服,除了精兵可以依仗之外,怕也就没什么了。

  这么说来,地利人和皆不在手,战事艰难之处可想而知。

  种燧用兵偏稳,这是赵石最放心之处,不过吃点苦头怕是在所难免,一旦有所失利,锋芒必为江善所掩。

  到时候,论功行赏,种燧也就别想着争夺枢密使之位了,却还能让大胜的秦军上下,认识到前途任重而道远,不起骄敌之心,一举两得,甚为合适。

  未战,战事走向多数已是了然于胸,这样的本事,得益于多年征战的经验,也有对历史一知半解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才能从容布置,尽显大秦权臣之本色。

  月色之下,李金花看着心事重重的丈夫,心疼之余,却也不再多问,相比于这些朝堂中事,自家女儿那点子事故,真真可谓是无足轻重了。

  李金花回去后宅,赵石却没闲着,又将府中幕僚们都叫到面前,分派一下任务。

  让陆敖盯着户部动静,孙文通跟兵部打交道,南十八坐镇府中,另外几个人传递往来文书,可以想见,未来几个月,晋国公府其实和京中很多衙门也差不了多少了。

  第二天,赵石一大早便从晋国公府起行,去参加朝会。

  早朝上,多数人都是心不在焉,连皇帝陛下,也不例外。

  所以这一天的早朝很短,早朝之后,几位三品重臣,直接被宣召入宫。。。。。。。

  直到日暮时分,众人才纷纷出宫,也象征着大秦的战争机器终于启动开来。

  几位重臣不约而同,在宫门前停了下来,等人到齐了,略微商议一下,这才纷纷告辞离去。

  选将调兵,各人皆有己见,需要中书和枢密院相互沟通,各人回去,也要写一份奏疏出来,这一晚上,谁也别想消停。

  赵石回到府中,刚饮上一杯热茶,脚跟脚的,便有人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