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指点
�明白,也都知道那些茹毛饮血之异族难有诚信可言。却还是派出了使臣,行那与虎谋皮之举。

  归根到底,其实还是大家的骨头软了,再想硬起来,真可谓是千难万难,谈战色变,已经成了他们难以改变的习惯。

  蒙古人答应的很干脆,这样的好事儿,不答应才叫怪了。

  大秦成武十二年秋末,蒙古人再次南下。

  这一次。蒙古人却想错了。

  因李任权偶染风寒,不能随军征战之故,遂派义子张柔领兵十万,与蒙古大军交战。

  张柔,当年河北义军的一个小头目,如今历经战事,已经成长为一员不可多得的上将,声名著于河北,深得李任权信重。

  但义子毕竟只是义子,这些年来。张柔独自得领大军的机会并不多。

  这一次,机缘巧合,终于成为了十万大军的主帅。

  这无疑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大将,而且有着卓越的指挥才能。他拒绝了众将提出的,收拢百姓,谨守险要,待敌粮尽退兵的提议。

  因为他是地道的河北人,蒙古人连年南下,河北一地狼藉。张柔早已对这种不思进取的战略厌恶至极。

  他集结大军于野狐岭,也没在险要处设下兵马,在野狐岭开阔之处,布下军阵,又派人向蒙古人邀战,极尽挑衅之能事。

  因为他知道,这次带领蒙古大军南下的,不是成吉思汗本人,而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其人向以暴躁狂妄著称。

  也不出张柔意料之外,术赤大怒之下,不顾众人劝阻,带兵出现在大军之前。

  其实,很多史实早已证明,没有重骑兵的轻骑大军,和步军正面交战,是非常吃亏的。

  这一次,不过是再次证明了这一罢了。

  蒙古人在铁盾,长枪,以及密集的步军箭雨之下,吃尽了苦头。

  是时,野狐岭下,杀声震天,箭矢横空,刀枪并举。

  蒙古铁骑数次冲入步军军阵当中,尽都无功而返。

  张柔身先士卒,身披十数创,犹自率军高呼酣战,众军士气大振,死战不退,从清晨,战至日落西山,两军这才罢战。

  清伤亡,张柔所部伤亡一万四千余众,而蒙古人也伤亡惨重,有四千余蒙古勇士永远的倒在了这里。

  自蒙古南下以来,这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自此,河北名将张柔之名,响彻黄河两岸。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