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来日方长
�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还记得那次吃了二念一块大白兔奶糖,转眼他就把打碎幼儿园玻璃的事情赖到自己头上了。吃人嘴短啊,回到家那一顿胖揍,刘一现在还记忆犹新。</p>

  “刘老师太见外了,学校是一片好意。再说怎么也不能算是‘无功受禄’吧,您能来我们学校,已经是对我们学校的莫大肯定了。”崔教授一口一个‘您’,用的都是敬语。他打开车门让刘一坐到后座,还用手遮着防止他磕到头,伺候的比亲爹还要周到。看着刘一坐好了,他又赶忙小跑着坐到驾驶位,发动了车子。</p>

  车上了路,崔教授继续刚才的话,说道:“如果您真的觉得是‘无功受绿’的话,那也好办。学校正在进行‘实验性铀分子裂变试验’,如果刘老师您能随便指导一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p>

  “铀?”刘一皱起了眉。</p>

  韩国在1974年和美国签订了《原子能协定》,协定规定了韩国在四十年内收到美国核保护,代价是在这四十年间,韩国不可以进行核研发。这个协定在2014年已经失效,自2015年开始,韩国就已经启动了初步的核研究,但是因为四十年的封锁和限制,韩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到令人不忍直视。而这种敏感的技术,几乎没有国家会提供,但是韩国没有放弃,一直在笼络这方面的人才。</p>

  刘一在出国之前接受了一份保密协议,是关于他在2016年的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概念研究报告的。他提出了一种新式的化学分离铀分子的方法,理论上可以加倍化学浓缩的速度,但是这不是关键技术。这种方式的优胜点在于它还可以使铀分子结构紧密,在浓度上比传统方法提高接近一倍。简单来说,用同样体积的浓缩铀制造原子弹,以这种方式提取的浓缩铀可以达到双倍的杀伤力。</p>

  但是这只是理论,刘一是为了自己的博士生考核可以通过,所以才写了那么一篇在很多大师眼中近乎科幻小说的研究报告寄给《科学》杂志。而且他也没有进入研究院的打算,所以在博士生的考核通过之后,刘一就把所有研究材料交给了中国研究院,再也没碰过。</p>

  听崔教授的这番话,刘一意识到了一件事,韩国人已经把主意打到他身上了。他的那篇研究报告,虽然只是理论,但是这种理论并不是谁都能提出来的。如果做到改良原有方法并且理论可行,那就说明这个人对原有方法的造诣已经达到了极致。换句话说,刘一虽然可能还做不到新式化学方法进行铀浓缩,但是他一定可以做到使用原有化学方式进行铀浓缩。</p>

  崔教授提出让他参与相当于核基础研究的‘实验性铀分子裂变试验’,就是在试探他的态度。对于在核研究仍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