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
  做完实验后,卡尔觉得这太神奇了,便下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在那一段时间里,卡尔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

  在卡尔的幼年时期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从某个方面讲,卡尔的学习热情正是在这种亲身体验、接触实物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为了让儿子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儿子2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越是人多或越重要的场合,儿子就发挥得越好。后来儿子成名后必须出入一些正式场合,与贵族、王公大臣,甚至国王打交道,他都能表现得非常得体,给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见过一些在学问上十分优秀的人,因为缺乏经验,出入这类场合时就显得畏缩慌张,实在不雅。

  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在参观前,儿子都要先阅读大量有关的书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实地接触这些事物,获得了大量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与知识。在这时,儿子的脑子总是转动得特别快,心里充满着寻根究底的疑问。面对儿子源源不断的问题,我总是尽我所能给他说明和解释,并做到深入浅出,决不随便敷衍。因为我知道,这样教授知识最自然而且有效。

  光参观还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我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过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有这一功课要完成,使儿子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我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这样一来效果就更为显著,儿子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儿子3岁以后,我不再局限于哈勒地方,开始领着他到各方周游。5岁时,儿子就已经在我的陪伴下,几乎周游的德国所有的大城市。在旅途中见闻和协切身体会。

  6岁时,儿子已经成了洛赫附近最见多识广的孩子了。他的见识其至超过很多大人。你们在地理、历史方面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去问他,或者想听听其他地方的新闻异事的,也会来找卡尔。后来儿子干脆写了一本游记,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全部写了下来,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当然了,有人说我这样做不值得,是不必要的浪费,那些钱不如用来给孩子买书收获更大;还有人说如果我不是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就不会弄到后来连儿子上大学的费用也负担不起了。虽然我只是个穷牧师,收入微薄,为了能有出门的旅费,全家人都得省吃俭用,旅行时也只能住最差的旅馆,但我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