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每天重复输入相同的词汇,不断地刺激孩子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促使孩子的记忆力迅速发展。

  为了使儿子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我常常把有关内容缩写在纸牌上。后来教他各国的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这一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起初用讲故事的方法教,而后把它们编成纸牌,采用游戏的方式教。有时我们还一起读一本有趣的书,并写出要点。

  儿子很小时就把各种事情写成韵文来记忆,因为韵文比散文容易记。在儿子8岁时,我曾用骸骨教他生理学。一次, 他乘我外出旅行之机,就用韵文写下了已记住的骨、肌r和内脏的名称。我回来时,大为惊奇。

  对历史上事件的教育,我多在儿子读过之后用戏剧形式演出,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而学校教的历史课,完全是照搬年代表,味同嚼蜡,毫无趣味,学生厌恶它,从而根本记不住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创造力方面我鼓励儿子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题。不论儿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耐心地给予解答。

  在儿子1岁多时,如果拿着某种材料或玩具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我们就及时夸奖他,并和他一起,启发他尽兴地玩。如果儿子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我们不光夸奖他,还要鼓励他多想出几种方法来。

  儿子2岁时,他母亲每天像上课一样讲故事给他听。他母亲还有一套吸引他不断听下去的办法,就像报纸上连载小说那样,他母亲每天讲到〃且听下回分解〃的地方就打住,下面的故事情节则让儿子自己去想像创造。儿子不得不为此而挖空心思,并对可能的情节作出各种猜想。第二天,母亲在讲故事前,先让儿子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才接讲。如果儿子自己猜中了,我们就高兴地欢呼,如果儿子没猜中,他母亲就夸奖说:〃哎呀,我儿子编得比故事本身还好呢!〃儿子的创造力就在这种训练中不断培养起来。

  至于想像力,我们的幸福有一半以上靠的是想像。不会想像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幸福的。贝鲁泰斯曾说过:〃想像是人生的r,若没有想像,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骸骨。〃

  那种没有风趣的人干什么都只论事实,排斥想像。他们甚至把圣诞老人和仙女从家里撵走。他们的这种干巴巴的生活态度也传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历史上的传说和不合情理的儿歌对儿童有害无益,他们更不懂得传说和儿歌能够陶冶孩子的品德。事实上,即使大人的生活,没有想像也是无趣的,何况孩子们。因此,从家庭里撵走圣诞老人和仙女,就如同撵走伴侣和抛弃玩具一样,对孩子来说是残酷无情的。何况孩子之所以懂得爱惜鸟兽,具备了有关道德的一些初步知识,从小就立志要具有远大的理想,都是受传说和儿歌的影响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