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教育战线
��锐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催促校长快点寄信,邀请几名别无出路的老师来帮忙。

  而今已非臭老九的年代了,如西堡肉联厂的厂办中学,为了找一名好老师,不知费了多少心思。再过几年,那些具有垄断高利润的国企,都会办出一两所优秀的中学,此时此刻,西堡中学早就不具备挖角的能力了,只能捡漏。

  赵丹年也着急,把信寄了出去以后,干脆去了南湖地区偷摸的询问情况。

  一问两问,却是把冯云给问了出来。

  身为教材编写组的组长,冯云也是相当忙的,自然,他也免不了到处挖角,两人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块儿。

  80年代初的国家单位都不能用求贤若渴来形容,他们就像是抢夺资源那样,抢夺着每一个有价值的人才,后世人感觉麻烦万分的户口、编制和福利等等问题,在人才方面都不是问题——至于如何证明你是人才,非常简单,有文凭做证啊。

  有文凭,领导写一个申请上去,户口编制自然有组织来解决。而单位的权力和能力却会扩展。

  冯云的任务极重,但单位的福利却不能算好,所以也只能到处搜罗被遗忘的人。

  从77,78年到现在,南湖地区的遗留人才也真是不多了,教育领域的更少,杨锐都能看到的,冯云当然也看得到。

  不过,和杨锐说服校长的理由不同,冯云是想先拉些临时工来干活的。

  冯云和赵丹年在煤炭家属院碰了面,相视一笑,就肩碰着肩一起去吃饭了。

  酒过三巡,赵丹年才笑道:“老冯,你的胆子也大了啊,市长圈下来的人,你也敢要?”

  “校订一下文字,改改错别字,用什么人不是用。”冯云笑着举杯。

  “就校订一下文字?改改错别字?”赵丹年喝着酒,脑袋却清楚的很,问:“你是收到什么消息了吧?”

  “你没看报纸?”

  “说什么了?”

  “省委调整了,你不知道?”冯云神神秘秘的,半边身子都挨在了赵丹年身上。

  赵丹年眼睛一亮,说:“市长的线在省委?”

  “对头。”冯云大乐,说:“这下你明白了,咱们先准备着,等文件差不多下来了,就可以抢人了。”

  “先聘成临时工,比较有利?”

  “对了……唉,你可别抢人啊,你要几个人?”

  “五六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