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求补习
��,就为了给他个人以回报?这可不符合国企的风格。

  但不管怎么说,杨锐还是高兴的道了谢。

  如今是拿钱都买不到好东西的年月,送东西比送钱还有用。

  邵工这时候爽气的一笑,对杨锐道:“我和你大舅可是老关系了,这点事是应该的。对了,霍老四盗版的试卷,我听说,是你编的?”

  他从后面的布袋里,拿出了一个硬纸壳的试卷,正是引起了此次民兵大出动的锐学组秘卷。

  杨锐点头:“是我编的。”

  “没人帮忙?你是从哪里找到了资料,还是……”

  “大部分是我自己想的,省内应该没有类似的试卷。京城有什么研究,我不是特别清楚。”

  “哦……那这个锐学组,就是你组建的?”

  “没错。”杨锐将锐学组的故事,一五一十的说了,这东西本来就不是赚钱用的,是赚名望用的。藏起来可就亏了。

  在80年代,名望绝对是比钱重要的东西,在过去的和未来的十年里,会有无数的著名人物潮起潮落,当他们有名声的时候,愿意拿出数千万元,乃至数亿元求合作的地方政府,比比皆是。

  在这个年代,资本的计价方式并不是纯粹的金钱。

  邵工听的很认真,罢了又问:“你大舅说,你数理化三科能考满分,也和这个锐学组有关系?”

  这是杨锐“喊家长”的时候,向父母说明的副产品。杨书记估计是心里爽一下就算了,锐妈绝对是当谈资聊遍乡里了。

  杨锐只道:“锐学组的学习方式绝对是有效的,以后,考满分会变的很普遍。”

  “我儿子说,他们学校的老师许多题都不会做呢。”邵工用热情的目光望着杨锐,手指头攥着枪管。

  他儿子在西堡肉联厂的厂办中学读书,师资力量比乡中也好不到哪里去,是中考失败的厂内子弟去的地方。

  他这么一说,杨锐就彻底明白了,他瞬间激活补习老师的基因,道:“高中范围的数理化三科,我没有不会做的题。我们锐学组的组员的成绩,也在节节提高,这个邵工可能也了解过,你儿子要是有什么题目有疑问,直接过来找我就行了。”

  杨锐用不着拿捏,补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考更是80年代人最重要不过的事,别看邵工是总厂的技术处主任,他只要没升到省部级,儿子高考都得求人。

  和现代人幻想的各种高考改革相比,纯以分数论的高考,是中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