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部分
��每年要缴的税赋和帐面下每年固定孝敬齐灏的钱外。并不象在熙照那样处处盘剥,这让刘右诚对燕地非常地有好感,他甚至有一种感觉,自己当初冒险来雍州搭上了齐灏这条线,可能是自己这一生做得最大、收益最丰厚的一笔买卖。

  “少夫人想和我们做踏布生意!”梁掌珠简短地道。

  刘右诚也怔住了。

  “你问清楚了没有,是少夫人想和我们做这生意,还是齐家想和我们做这生意!”

  梁掌珠苦涩地笑了笑:“这又有什么区别。反正是从我们这生意中淘银子。具体的生意我没有经手,所以也不敢当时就答应少夫人……你就赶快让几位帐房算算帐吧,看能匀出几份利来,我们心里也好有个谱。”

  刘右诚点了点头,道:“我这就叫帐房算帐去……你收拾收拾,我们等会再去一趟燕国公府。”

  刘氏夫妻连袂而来地时候,顾夕颜正在进行的她的“每日一行”,在德馨院和贤集院之间的林子里散步,听到杏雨来禀,她怔了怔。没想到刘家竟然会这么重视这件事,夫妻两个都来了。

  难道是有什么误会?以为她是想着法子要银子不成?

  顾夕颜在心里嘀咕着,回了松贞院。在梨园的暖阁招待了刘氏夫妻。

  刘右诚夫妻坐在屏风前和顾夕颜说话。

  “少夫人,您的意思,拙荆已经跟我说了。”刘右诚笑道,“我听了,也给夫人盘算了一番。我们这踏布,五文钱一匹。一匹可以给七尺的男儿做两套衣衫,如今燕国公府出地价是每套冬衣十文钱,春、秋衫每套七文钱,这其中除了内衬、絮的成本,每套可净赚一文二,也就只是个手工钱了……依我看来,如果少夫人想做生意,不如别选一桩更好。说起来,我们刘家现在正在和高昌的姚家做木材生意。高昌的铁木。是做船板最好的材料。从高昌运到熙照,一进一出间。本金不过千两,获利却要翻三番……”

  屏风后面就传来了轻轻的碰瓷声。

  刘右诚知道这是放茶盅的声音,他微微顿了顿,打量着里面的反应。

  果然,屏风后面就传来一个甜糯的女声:“刘老爷帐算得真细。你不如帮我算算,如果我要做这针线班子上的生意,一年可以获利多少。”

  刘右诚显然是有备而来,道:“从目前跟我接触地几家的需要量来推断,一年估计也有个四、五千两银子的赚头。不过,这种生意,一向是不会只在一个地方,只给一家做……怕地就是有人因此而推断出军士的数量……”

  如果真如刘右诚所言,一年四、五千两银子的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