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枯秋(4)
/>
知秋是哭着醒来的。
她不知道为什么心那么疼,好像与男孩说话的,不是小女孩,而是二十二岁的她。
十几年了,每年都会梦见几次,似乎要提醒她,她不是这个家的人,她还有真正的家人。
她想过去周山镇找舅舅,却屡屡望而却步。时过境迁,她既不记得舅舅的长相,也不记得舅舅家住在哪儿,人都找不到,何况认清。
她以为她习惯了,这时却不禁想,如果他在身边,他会不会像当年那样,把她从悬崖边拉回来。
可是,我从未奢望过遇到一个把我拉上正途的人,我又何必做任何假设,白费功夫。她破罐破摔地自嘲。
离天亮还有一个小时。
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等到阳光照进窗时,翻身而起。
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鸡蛋、粥、煎饼。若在一个寻常家庭,她必是贤妻良母典范。
父亲原本待她如亲生女儿,认回知夏后,也并未有什么偏袒。他是个温和良善的男人,可另一方面,他也缺乏主见,易被强势的母亲操纵,渐渐地,也将重心移给了知夏。
一个家庭,像两方对垒,她孤立无援,独成一营。
知秋前脚落座,知夏后脚就出了房门。
知夏叫了声“爸,妈,知秋”,附之以微笑。
母亲笑着点头,很是满意他的乖巧。在所有疼爱儿子的母亲眼里,儿子的错仅是一时糊涂,别的方面,儿子永远是最好的。
知秋并不吃这一套。她知道,知夏灵魂早被锈蚀了。虚伪得让人作呕。
母亲给知夏盛了碗粥,细心叮嘱着:“慢点吃,烫。再吃两个鸡蛋,补营养,平常学习费脑。”
这样的待遇,在知夏回来前,是对她的。
然而她也不屑。
费脑?知夏整天在外和狐朋狗友泡吧,日子逍遥快活得很。
也许被虐是种惯性,在以前,知秋都不敢腹诽他,生怕被他看出端倪,惹他不快,威胁自己。现在,她做了决定,一身轻快。
知秋搁了碗筷,说:“我吃完了,先走了。”
知夏瞥她一眼,想随之起身,还未付诸行动,母亲的殷勤递上来,截断这一想法。
母亲忙里偷闲地对知秋说:“下午两点,我把地址发给你,记得去啊。”
知秋是哭着醒来的。
她不知道为什么心那么疼,好像与男孩说话的,不是小女孩,而是二十二岁的她。
十几年了,每年都会梦见几次,似乎要提醒她,她不是这个家的人,她还有真正的家人。
她想过去周山镇找舅舅,却屡屡望而却步。时过境迁,她既不记得舅舅的长相,也不记得舅舅家住在哪儿,人都找不到,何况认清。
她以为她习惯了,这时却不禁想,如果他在身边,他会不会像当年那样,把她从悬崖边拉回来。
可是,我从未奢望过遇到一个把我拉上正途的人,我又何必做任何假设,白费功夫。她破罐破摔地自嘲。
离天亮还有一个小时。
她躺在床上,睁着眼,等到阳光照进窗时,翻身而起。
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鸡蛋、粥、煎饼。若在一个寻常家庭,她必是贤妻良母典范。
父亲原本待她如亲生女儿,认回知夏后,也并未有什么偏袒。他是个温和良善的男人,可另一方面,他也缺乏主见,易被强势的母亲操纵,渐渐地,也将重心移给了知夏。
一个家庭,像两方对垒,她孤立无援,独成一营。
知秋前脚落座,知夏后脚就出了房门。
知夏叫了声“爸,妈,知秋”,附之以微笑。
母亲笑着点头,很是满意他的乖巧。在所有疼爱儿子的母亲眼里,儿子的错仅是一时糊涂,别的方面,儿子永远是最好的。
知秋并不吃这一套。她知道,知夏灵魂早被锈蚀了。虚伪得让人作呕。
母亲给知夏盛了碗粥,细心叮嘱着:“慢点吃,烫。再吃两个鸡蛋,补营养,平常学习费脑。”
这样的待遇,在知夏回来前,是对她的。
然而她也不屑。
费脑?知夏整天在外和狐朋狗友泡吧,日子逍遥快活得很。
也许被虐是种惯性,在以前,知秋都不敢腹诽他,生怕被他看出端倪,惹他不快,威胁自己。现在,她做了决定,一身轻快。
知秋搁了碗筷,说:“我吃完了,先走了。”
知夏瞥她一眼,想随之起身,还未付诸行动,母亲的殷勤递上来,截断这一想法。
母亲忙里偷闲地对知秋说:“下午两点,我把地址发给你,记得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