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心向正义,我无惧
��忆起熟悉的家人。可一切却变得让他不再熟悉。

  直到外面传来一连串的警鸣声,他在回想起来那熟悉的声音。可一切都物是人非,曾经的荣耀被自己所践踏,再也回不去了。破旧酒馆里,再次传来了熟悉的恸哭。

  ......

  书很简单,讲的是一名缉毒警的家人遭受恶人杀害,而当时正执行秘密任务的杨三箫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无法调查,加上凶手狡猾,迟迟无法归案。杨三箫隐忍多年后端掉了祸害百姓的巨大制毒厂,而后碰巧着手调查当年的案件,在一次次线索中发现了凶手的身份,于正义邪恶的边界苦苦挣扎,最终任由仇人的仇家将其杀害的故事。

  小说结局本该有两种,一种是缉拿归案由法律审判,另一种是以怨报怨私自行刑。我犹豫了,我知道的,第一种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于情于理都应该是这样的结局。

  可后来,我修改了结局。荒诞的结局。

  仇人的仇家将仇人杀死了,仇人的仇家也因此而死去,两败俱伤的狗血结局怎么会出现?可我还是让它出现了,说到底我还是个自私又肮脏的作家啊!

  也许正是因为我的这种思想,才会被林檬赏识的吧。

  本案的凶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只是一个偶然间发现我小说的路人,算不上忠实粉丝。但我也没有因此而庆幸。

  我开始怀疑自己,小说的内容是否太过极端,没有弘扬正义的内容,时常显露出阴暗、不当的语句。在我看来那才是正确做法的内容,却为正义所不齿。

  在这之后,我和林檬的合作日渐增多,我需要林檬给我提供大量的机会来验证我自己的想法是否对错,林檬也需要我作家兼侦探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长期的合作模式。

  因为我家境的关系,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檬知晓了我与地下组织的关系,但他并没有告发我,反而利用我的这层关系解决了不少在公安看来十分棘手的案件,维护正义。我开始疑惑了。

  地下组织,说起来并不干净,里面掺杂了许许多多的邪恶交易,而林檬身为正义的警察竟然选择了隐瞒,我想不通,于是我大胆的质疑林檬。

  “光能照耀的地方必定会产生阴影,躲在阴影之下的肮脏交易数之不尽灭之不绝。换个思路想想,如果妥善利用好,以恶制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既能知晓邪恶势力的动向,又能够借助其情报网的力量解决诸多犯罪事件,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当然,这只是以我的角度对待,站在上层的人如果知晓,必然会以雷霆手段将危及他们统治的组织灭除。心向正义,我无惧。”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