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飞星不动(1)
球大气吹散了,那地球修复工作的困难度就直直的往上蹭了。

  诺亚用行星发动机调整了地球的轨道,将地球推得更加远离三星,但还没等诺亚给地球设计出一条合适的新轨道,恒星风就真的爆发了。

  一颗恒星的恒星风不算什么,但在三体系统中恒星之间的互相影响形成的统一大规模恒星风爆发却足矣冲击到整个星系。

  诺亚对此次恒星风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演算,发现并不会对这个距离上的地球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半人马座三星的小行星带会被部分吹散,其中会有大量小行星飞向地球。

  不过对于如今的诺亚来说,几颗小行星是构不成威胁的。

  舰队航行到地球的正面,由于等离子体护罩可以在任何方位展开,一面巨大的等离子护罩盾牌在地球前方支起,不断的随着舰队的航行改变着自己的方位,挡下了来袭的小行星。

  这种自然形成的小行星,是没办法穿透拥有上万摄氏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的。

  这一次恒星风持续了近一个月,原本就被拉得非常纤细的小行星带被再次削减,估计不用太久,唯一能证明三体星系曾经存在过行星的证据,也将彻底消失了吧。

  当一切重新安定下来后,诺亚再度将注意力放回了科研工作上,经过这一次恒星风,诺亚发现三体星系似乎也不是那么危险,至少对于自己,目前看来是没有威胁的。

  但诺亚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诺亚的一次重元素聚变实验中,由于仪器故障,重元素聚变过程失去了控制,一次本来应该是氦聚变过渡到碳聚变的连锁聚变,由于失去控制,直接在飞船内部爆发了一次小型氦闪。

  自然界中的氦闪一般是恒星核心的氢元素耗尽后,在收缩期间,核心温度变得越来越高,直到外面的壳层向外膨胀,开始了红巨星的阶段。但恒星因为重力继续收缩,最后却了成为简并态物质。简并使得恒星的温度升高,并且使得氦燃烧到接近爆炸的结局。

  一般认为i型超新星就是氦闪的结果。

  就这样,几乎可以和超新星爆发媲美的强大聚变反应在飞船内失控,直接从内部烧穿了大半个超伽马级主舰ark(方舟),差点连诺亚的主机房都被烧掉了,幸亏这只是一次模型试验,并没有进行拥有实际意义的大规模聚变过程,要不然别说诺亚,连一旁的地球都有可能被烧穿……

  至此之后,诺亚就将许多危险的实验移送到其他飞船内部去了,开什么玩笑,为科学献身的确是件很伟大的事,但也无法否认死在自己的实验下是异常悲催的事实,为了维修方舟,足足将诺亚的发展速率拖慢了5个百分点。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