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

  是谎言就总有揭穿的时候。

  皇帝愣愣地看着面前的人。

  谎言么?

  曾经以为很像的,现在,似乎处处不像了。

  那眉,那眼,还有……?

  果然,时间已经太久了,想起来刻骨铭心、撕心裂肺的东西,在眼前却早已分辩不出。

  果然,不是你么?

  皇帝疲惫而无奈地闭上眼睛。

  原来,你是在骗我!

  ……

  《史记·外戚世家》: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r,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

  夫人死云y宫。

  史家揣测,皇帝之所以杀钩弋夫人,是因为担心他的幼子刘弗陵才七岁,他死后,会出现“子少母壮”的情况,重演吕后专权的悲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写到:

  “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 《史记·外戚世家》

  这似乎是皇帝杀钩弋夫人最根本的原因。

  当然,对于这件事,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那就是立幼子而杀其母避免如吕后专权的事无可非议,但杀钩弋夫人时刘彻还在世,不仅在世,他还活了二年,一直到征和四年才去世。这么早就杀自己幼子的母亲,有些说不通。

  再说,皇帝所为是后世立业的根本,但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后来的北魏,奉行了武帝这一做法之外。就是后来的汉朝历代皇帝也没有再这样做。

  那当时,皇帝为什么这样做?

  或许,这和钩弋夫人忽如其来传奇般的经历一样,都是一个久远的秘密!

  尾章 鸾隐

  还是一样俊朗的侧影,还是一样挺拔的双肩,那微笑也一如湖面上飘过的落花,带着温柔宁静的s彩。

  “你终于,肯来见朕了么?”

  没有回答,那斜飞的眉微微挑了一下,一个微笑在碧波澄澈的湖面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