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部分
r />
  但是,他一直睡不着。脑海里,那鬼魂的话一直在缠绕:“在以爱的名义,做着伤害你的事情!”

  爱和伤害啊,都是一样的深刻!

  黑暗中,他苦笑了。

  一道青白s的闪电忽然划过黑s的天空,紧接着一个霹雳,然后,雨开始倾盆而下。

  第二天,天s早明。

  还在床榻上,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尽管几乎一夜无眠,但是,他仍然很快就惊醒了。低低地咳嗽一声,问道:“隐娘,什么人在外面?”

  隐娘连忙进来,见他已经醒了,便挽帐幔拿靠枕扶他起身,边小声笑道:“是宫里面,来问问大将军的情况的。”

  卫青疲惫一笑:据儿和皇后,也太紧张了。

  ……

  去年(元封四年)四月,关东大旱,流民达240万,坐镇的长安的太子刘据缺乏经验,只知赈济而不知管理。结果被宵小所趁,借机煽动灾民,年末,便爆发了关东民乱。

  皇帝刘彻惊闻此讯,便欲回銮长安。

  但随行群臣,却纷纷劝阻。只因泰山封禅已经宣告天下,并且,上一次封禅便便未成功(据记载,武帝第一次封禅因春寒未退,草木不生,山石□不宜封禅而放弃),如今第二次要是再不成功的话,那便是天意拒绝封禅,天下恐怕会怀疑这个天子,是不是真的受命于上天了!

  在那个时代,天子应该是上天的意志的化身,如遭天意拒绝,这就是说明,天意已经放弃了这个君主,那么,其他的人便可以打着“顺应天命”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取代他。

  数千年来,朝代更替,“天命”是最好的起事借口。

  如果封禅不成,这其中在帝国民众的思想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令人恐惧的。

  一方面是对帝国的舆论和精神凝聚力极为重要的封禅大事,一方面是京畿和长安心腹之地的稳定。于是,元封五年初,卫青自愿请行,刘彻反复斟酌后,卫青离开封禅的队伍悄悄回转长安坐镇。

  他是刘彻唯一放心将心腹之地国都安泰托付给他的人!

  赈济,安抚,又调动京畿南军平乱,然后,就是遣返流民;抑制地方豪强趁机兼并土地;还有明年春天饥民的粮食和种子……一桩桩一件件忙下来,毕竟劳累!

  或许是天命注定,也没有什么忽然的病发,只是精神渐渐地疲累,只是身体渐渐地衰弱。待得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已经卧床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