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部分
  卫青又道:“我卫家自皇后入宫,陛下恩宠,不用细说。更何况卫青侥幸与长公主结为连理,在他人眼里可谓盛极一时。族人门下升官发财皆有之,卫家之势,已令天下侧目。”

  “常言道盛极必衰,月满则亏。如不小心在意,一个不对景,便是由天入地。故而这些年我深自收敛,也尽力约束家中族人。只是如今卫家不比从前,各s人等形形ss,良莠不齐,免不了有骄矜之态横行之事。若侥幸得无事,大家不过一世安稳,若有点什么事来,便是一族大小陪进去也便都有可能。”

  “卫青少年走江湖,深知江湖人御敌的高招,不是拼了命去厮杀,而是放低身子消弭来势。故而,我自请削侯,不过是希望消弭些嫉恨,也借此敲打卫家众人。”

  “伉儿他们虽然削侯,但富贵保暖无虞,陛下也因此更怀恻隐之心,若有个差错,也有转圜的余地。只要孩子们小心谨慎,便可保一世安稳!”

  他句句皆是沉心思虑之语,平y不由得听得楞了。

  半晌才缓缓点头,道:“侯爷想得长远,是平y浅见了。”

  卫青说了一大段话,已觉得有些气短,听见平y如此说,便微微笑道:“那里,只是卫青匆忙之间,没能和公主先提及,令公主忧心了。”

  平y微微一笑:“原来侯爷果真为卫家和孩子们考虑的,如此,平y便不担心了。”

  听见她如此说,卫青心中一凛,看看她的面s,却又如平常一样。

  此时隐姬端了药来,平y连忙和隐姬一起服侍他吃药,此事便不再提。

  平y走后,卫青呆呆地坐了出神。

  有时候,心思太多,反而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了。

  ……

  元鼎年间,皇帝刘彻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忽然削了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长子宜春侯卫伉的爵位。

  在史书上,对他这一次失侯的原因记载得十分的含糊,只提到一句“矫诏不害”。

  “矫诏”就是我们俗称的“假传圣旨”。在汉代,矫诏根据后果不同有不同的处罚,重的杀头抄家灭族,轻的罚金四两即可。“不害”是没有什么大的危害。那么,这样的处罚就显得非常的奇怪,如果卫伉在那个时候犯了大罪,那么后果可能很严重,如果犯的是小罪,那么这样的处罚就显得过重了。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历史在这里的含糊简单到只有一个结果:卫伉失侯了。或许,在当时,卫伉是什么原因失侯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必须要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