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部分
�鼎年间的两件大事。一件;是对南越的征伐;另一件,就是皇帝寻仙问药之事。

  后世的人们,对于皇帝征伐南越并没有感到有多奇怪。

  因为,这个后来谥号为“武”的皇帝,本x就是十分桀骜和具有攻击x的。在北边匈奴远遁的情况下,他锐利的兵锋直指南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第二件,则让后世的史学家们摇头叹息,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明君主,在这一段时间,似乎被一些宵小很轻易地就蒙蔽了。轻易得就像他是个容易上当的孩子一样。于是后人纷纷叹息,认为这是他进入昏聩的标志。

  奇怪的是,在据说这一段皇帝刘彻已经开始了他昏庸的时间里,他的一系列政令却仍然清晰无比。

  实行‘告缗’,令杨可主其事;

  继续改革货币制度;

  在京师驻屯骑,加强京畿防卫;

  置‘八校尉’……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似乎又明白告诉人们,皇帝这个时候,和昏庸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英明的皇帝陛下,如此轻信如此盲目呢?

  在短短几年间,他信任了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不仅赐他们以厚禄,还赏他们以高官:李少翁被封为文成将军,栾大被封为五利将军,公孙卿被封为郎官……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栾大。这样的举动,似乎就在说明一件事,皇帝,实在想得到神仙的眷顾,实在想要长生。

  他为什么这样急切呢?

  他此时不过四十岁,就算在古代人均寿命比较短,这仍然不算是垂暮之龄。他在害怕什么呢?

  仔细翻阅历史,皇帝对他最上心的征伐南越的注意力并不是一直持续着的。在中间,明显的有几个断裂的时候。元鼎初年到元鼎三年,几乎没有对南越有任何大动作。就是兵情最为紧急的时候元鼎五年,从决策到发兵十余万,期间经历了将近三个月的时候。这对于x子急躁,喜欢雷厉风行的皇帝刘彻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翻翻历史的其他记录,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西在其中闪烁:

  这几年,对于大将军卫青的记载少之又少,史家们推测,大将军卫青此时的奇怪消沉,要么他几乎被软禁,——那几乎不可能——因为仍然有些历史的痕迹说明他仍然参与少数的朝廷活动,比如说,每年庄严的祭祀;那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应该是疾病缠身。

  而这几年,正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