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安息
“陈公,对于北方是新事物,没有产量如何让其他人心动,不但产量,开始时价格也会很高,有产量有价格,收益多,才会有许多主户心动之,陛下又极重视,我又摸索出准确的种植技术,那么短短数年间,便能迅速于北方各地种植,自此,冬天再也勿用畏惧矣。”
“何时能得棉绒?”
“棉花自开花到棉绒成熟需七十五到一百天时间,可能八月下旬到九月中上旬吧,”刘昌郝有些不确定地说。这还关系到一个采摘期,记得另个时空,他小时候他家种杂交棉,八月便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冬至,棉花杆上还有少数棉果子。放在华北地区,采摘期可能稍集中一点。据朱三听来的消息,粗绒棉采摘期更集中,一是粗绒棉,一是北方,两者结全,可能比他预想的要短得多。
作为非机械采摘时代,采摘期长一点产量会更高,究竟如何,或者说换成春棉采摘期会不会更长,皆不大清楚。主要手中棉花资料不少,甚至还有一些科学育种改良的资料,但皆与粗绒棉无关。
“三个月?”
“三个月差不多吧,那时能大约预估出真正的产量,以及棉绒的含量。”
“为何要四五年时间?”石得一问。
“我与陈公曾说过原因,一旦急切地推广,到了百姓手中,百姓会自以为是地留种,结果多是差种,反而不美。故须候四五年时间,推广便是良种,百姓也迅速受益!”
“且在这四五年时间内,也不是不推广,我会于方圆数十里范围内,请百姓种植之,朝廷可以派人观摩,各州县也能派一些主户来观摩,然后我再著书,观摩再观书,得种即会种!”
“是啊,真的不能急,”陈绎说,它推广得好了,其意义都远胜于宋真宗推广占城稻。
陈绎看着山滩:“变化不小,亦更美观矣。”
“虽美观,因草木繁多,蚊虫也渐多了。”刘昌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有草木有水,山滩上开始许多许多蚊虫。他忽然想到一件事:“陈公,朝廷欲派大军南征?”
“有,这月下旬起,便要开始筹集军队。”
这是必须的,六月下旬筹集军队,七月开拨,特别是西北与京城的禁兵,若是步军,必须一步步走到南方,快也需两三个月时间,到了南方,正好九月十月,那时才是适合北人于南方作战的天气。
“六月筹集……”刘昌郝仔细地回想着,具体的时间记不起来,此外,因为他带来的扇动,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他说:“若此,我写一些东西,过几天交给朝廷,可能对南征略有帮助。”
“何时能得棉绒?”
“棉花自开花到棉绒成熟需七十五到一百天时间,可能八月下旬到九月中上旬吧,”刘昌郝有些不确定地说。这还关系到一个采摘期,记得另个时空,他小时候他家种杂交棉,八月便开始采摘,一直采摘到冬至,棉花杆上还有少数棉果子。放在华北地区,采摘期可能稍集中一点。据朱三听来的消息,粗绒棉采摘期更集中,一是粗绒棉,一是北方,两者结全,可能比他预想的要短得多。
作为非机械采摘时代,采摘期长一点产量会更高,究竟如何,或者说换成春棉采摘期会不会更长,皆不大清楚。主要手中棉花资料不少,甚至还有一些科学育种改良的资料,但皆与粗绒棉无关。
“三个月?”
“三个月差不多吧,那时能大约预估出真正的产量,以及棉绒的含量。”
“为何要四五年时间?”石得一问。
“我与陈公曾说过原因,一旦急切地推广,到了百姓手中,百姓会自以为是地留种,结果多是差种,反而不美。故须候四五年时间,推广便是良种,百姓也迅速受益!”
“且在这四五年时间内,也不是不推广,我会于方圆数十里范围内,请百姓种植之,朝廷可以派人观摩,各州县也能派一些主户来观摩,然后我再著书,观摩再观书,得种即会种!”
“是啊,真的不能急,”陈绎说,它推广得好了,其意义都远胜于宋真宗推广占城稻。
陈绎看着山滩:“变化不小,亦更美观矣。”
“虽美观,因草木繁多,蚊虫也渐多了。”刘昌郝说,凡事有利必有弊,有草木有水,山滩上开始许多许多蚊虫。他忽然想到一件事:“陈公,朝廷欲派大军南征?”
“有,这月下旬起,便要开始筹集军队。”
这是必须的,六月下旬筹集军队,七月开拨,特别是西北与京城的禁兵,若是步军,必须一步步走到南方,快也需两三个月时间,到了南方,正好九月十月,那时才是适合北人于南方作战的天气。
“六月筹集……”刘昌郝仔细地回想着,具体的时间记不起来,此外,因为他带来的扇动,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他说:“若此,我写一些东西,过几天交给朝廷,可能对南征略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