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菊花五月开
  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孔目官,也不是好忽悠的,高孔目问:“刘有宁,既然你连本数(亩株)都不清楚,为何敢确定其产量?”

  “简单。”

  刘昌郝讲水,讲土,讲养分,讲肥料,讲基质,讲修剪,讲植物特性与分类。

  高孔目居然还能听懂一些,也只是一些。

  朱三看着高孔目茫茫然的样子,在边上想窍笑。

  “懂得其根本,或谓本源,其种亦不难矣。故去年我种甜瓜,虽不能确定准备亩株数量,前年曾言亩产约两千斤,前年年末言两千多斤,育苗后言三千斤。实际均产三千多斤,高产者有四千斤,今年均产能达到四千余斤,高产者能接近五千斤。以后或能高者,仍高者有限,我已摸到时代的壁障。”

  “时代的壁障?”

  刘昌郝指了指天,高孔目忽然明白,然后哆嗦了一下。但产量如此,岂能不说它已经接近了极限?

  “失误或许有的,如牡丹,开始时我手中经济不足,且是借来的钱,故让三郎他们去洛阳窍花枝,愧矣。”

  “此乃雅事,”高孔目指了指刘梁村与蓊葱的桑苗说,刘梁村,他看到了有些人家在运砖头,桑苗更是懂的,替其他人家育种的,非持大善之心,不会如此做。虽窍不大好,终是窍人家不要的花枝。只是与他此行无关,便没有问。

  “前年我曾说,其成活率能有六成,实际成活率不足五成,棉花或许误差更大矣。然陈公言,福建路百姓在不知本源情况下,亦能使其高产达到三百余两,五百两何足道哉。然终于甜瓜牡丹不同,一南一北,气候差异大,须我用数年时间将其驯化。”

  “知其本源,便能高产?”

  “正是,然便是我,眼下也只摸到一些边壁的学问,不能说知其本源。故我从前与三郎言,等我到中年时,将所有疑惑一一释解后,会著一本真正的农书,使得天下人皆会种,或谓种麦子、谷子,一年亩产十石,或谓种棉花,亩产一千两,自此,天下饥者自会有所食,寒者自会有所衣。”

  “陈公再三称赞君之高义,然君那首菩萨蛮为何不押韵?”高孔目看着棘墙开着的月季花问。

  刘昌郝甜瓜运到京城,菊花仍没有开,不过快开了,李店主尝试着搬了一些放在柜台上。

  后来中国十大名菊,帅旗、绿牡丹、十丈珠帘、墨荷、绿衣红裳、绿云、凤凰振羽、西湖柳月、黄石公、玉壶春,皆是传统的秋菊。

  在宋朝更是如此,虽然夏金铃与夏万铃也挤入品级里,终是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