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恭贺
��前世出差,曾参观过郑白渠,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反正是献书,一道写了。
一是于险要渠段建笼石堤,它不是新闻,钱氏用其建钱塘堤,宋真宗名臣陈尧佐“造木龙以杀水势”,木龙便是改进版笼石法。但似乎整个北宋皆没有将此法用于郑白渠上。
二是于渠首,也是冲力最大的地方,用鱼鳞塘筑堤,这个出现得更晚,一直到清朝才出现,是用来对付恶化的钱塘大堤,当然,仅对付小小的泾水,那是小菜一碟。
刘昌郝还怕文字与图纸表达不清楚,做了两个微型版实例模型,放在盒子里,一起带了过来。
但大水利不是这本书的主旨,也就是写了两种特殊的堤防。
陈绎一气读完,长叹道:“刘昌郝,你欲做李冰,还是欲做鲁班?”
“非也,末学愿意做的乃是一名大德鲁伊。”
“德鲁伊?”
“西方夷人传说中能与草木沟通的精灵,公可将其视为神农氏的弟子。末学若有此能力,则能让贫者有所食,寒者有所衣。”
我本职是农夫,李冰、鲁班的什么与我无关,只是顺带着写一下。
但这个志向也不小了。
实际呢,刘昌郝的志向不是做德鲁伊,而是完成那几条任务,还有……未来宋朝真的很糟糕,得学会包装自己!
不过往后去,真的有一位让他尊敬的大德鲁伊,使得千家万户有所食,梦想着稻杆有高粱高,稻谷有黄豆大。
“棉花如何?”
“长势良好,四五年后,北方将渐不受寒冷所困矣。”
那天刘昌郝也说过,需四五年驯种,大伙也相信,终是岭南之物,一下子搬到北方来,能驯化出来就已经不容易。现在朝廷关心的不是长不长得出来,肯定能长得出来,而是产量究竟有多少。
“不知产量如何。”
“陈公,乃是第一年,产量或低矣,然福建路说高者不过三百余两,非多,五六百两,末学轻松实现也。”
“五六百两亦是好的。”
那天,陈绎于刘家吃过午饭,依然做了详细的交谈。
刘昌郝说,一百两做棉被,可抵一件毡毯,五十两做棉衣,可抵一件皮衣。也就是一亩地能种出来五六床棉被,或十件皮衣。一旦种子驯化出来,只要普及七八年,理论上,整个北方都能实现寒者有所衣。
真想做什么德
一是于险要渠段建笼石堤,它不是新闻,钱氏用其建钱塘堤,宋真宗名臣陈尧佐“造木龙以杀水势”,木龙便是改进版笼石法。但似乎整个北宋皆没有将此法用于郑白渠上。
二是于渠首,也是冲力最大的地方,用鱼鳞塘筑堤,这个出现得更晚,一直到清朝才出现,是用来对付恶化的钱塘大堤,当然,仅对付小小的泾水,那是小菜一碟。
刘昌郝还怕文字与图纸表达不清楚,做了两个微型版实例模型,放在盒子里,一起带了过来。
但大水利不是这本书的主旨,也就是写了两种特殊的堤防。
陈绎一气读完,长叹道:“刘昌郝,你欲做李冰,还是欲做鲁班?”
“非也,末学愿意做的乃是一名大德鲁伊。”
“德鲁伊?”
“西方夷人传说中能与草木沟通的精灵,公可将其视为神农氏的弟子。末学若有此能力,则能让贫者有所食,寒者有所衣。”
我本职是农夫,李冰、鲁班的什么与我无关,只是顺带着写一下。
但这个志向也不小了。
实际呢,刘昌郝的志向不是做德鲁伊,而是完成那几条任务,还有……未来宋朝真的很糟糕,得学会包装自己!
不过往后去,真的有一位让他尊敬的大德鲁伊,使得千家万户有所食,梦想着稻杆有高粱高,稻谷有黄豆大。
“棉花如何?”
“长势良好,四五年后,北方将渐不受寒冷所困矣。”
那天刘昌郝也说过,需四五年驯种,大伙也相信,终是岭南之物,一下子搬到北方来,能驯化出来就已经不容易。现在朝廷关心的不是长不长得出来,肯定能长得出来,而是产量究竟有多少。
“不知产量如何。”
“陈公,乃是第一年,产量或低矣,然福建路说高者不过三百余两,非多,五六百两,末学轻松实现也。”
“五六百两亦是好的。”
那天,陈绎于刘家吃过午饭,依然做了详细的交谈。
刘昌郝说,一百两做棉被,可抵一件毡毯,五十两做棉衣,可抵一件皮衣。也就是一亩地能种出来五六床棉被,或十件皮衣。一旦种子驯化出来,只要普及七八年,理论上,整个北方都能实现寒者有所衣。
真想做什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