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责问
海上贸易规模已经不小,有的船舶北归时,会于广州停泊几天,容易带回棉花的种籽。

  反过来说,泉州有一些大商贾也将生意做到了京城,若是大牙人,会与这些大商贾有着一些往来,当地有一个有势力的熟人带着,那么棉籽能值多少钱?都可能是百姓丢掉不要的东西,两三文钱一斤登天了。

  问题是朱三他们是小牙人,“级别”不够,人脉有限,只好去当地,拜托当地的牙人,不宰他们宰谁?

  刘昌郝听完后问:“当地有没有利用棉花?”

  “没有吧,”朱三不确定地说,两人去了泉州,全交给了牙人,关键是人生地不熟,还有不少百姓连“官话”都听不懂,也无法沟通,具体的情况朱三确实不大清楚。

  有没有利用呢?

  “玉腕竹弓弹吉贝,石灰蓉叶送槟榔。”

  “土夫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唐朝时棉花便传入到了泉州,北宋便开始有明文记载,用棉花织吉贝布。但刘昌郝说的也没错,许多人家种了,当成观赏花卉的,主要是轧花、纺织机械落后,产量又有限,使得其推广的速度很慢。

  刘昌郝同样没有在意,继续问:“路善乎?”

  “我们走的乃是润州下杭州、婺州、处州、温州、建州、福州、泉州的驿道,路状亦佳。”

  驿道便是官道,也是商道,出了驿道,路状就不大好了,虽然驿道路况还可以,不过兜了很多路。朱伍二人大半时间是在路上耽误了,到了泉州找到牙行收购,耽误的时间并不多,仅是三四天时间,因此两人总觉得不妥,确实是被人家宰了。

  刘昌郝也没有多想,朱三又问:“如何剥籽?”

  “我在想办法。”

  若是资料不能解锁,朱三他们会更冤枉,福建路便有铁铤,刘昌郝却要安排他们去岭南找……

  两人说了一会,刘昌郝去了徐芥方的书坊。

  “刘西坡,”徐芥方惊喜地迎了出来。

  刘西坡?

  书坊里还有许多士子呢,一起炸了营。

  刘昌郝拱手示意,冲徐芥方说:“能否于贵坊后铺说话。”

  “行。”

  刘昌郝又拱了拱手,十几个士子让开一条道路,两人来到后面。坐下,徐芥方问:“刘西坡,你为何制作鞭炮?”

  “我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