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河东河东(五)
  “韩叔父,你随我来。”

  韩大虎是工头,不过这件事更重要,刘昌郝将韩大虎带到原山塘边,用水和泥,用湿泥在地面上做各条山脉状。

  一会儿,刘昌郝洗手,指着东边的“山脉”:“此乃雁门山,此乃屋山。”

  两座山脉皆是恒山山系,只不过宋朝将它进一步细分。

  “雁门山下来一直向南乃是云中山,西边则是吕梁山,中间乃是苛岚山与黄嵬山。”

  韩大虎回想了一下说:“不错,然你绘此数山又有何用途?”

  刘昌郝找来一根树枝在上面画着:“此乃原宋辽疆界,然在契丹人索取勒迫下,朝廷意欲将这片疆界割让给契丹。”

  韩大虎继续回想:“那片皆是山区,人烟稀少,契丹不乏疆土,何苦索取?”

  人家岂止是不乏,比宋朝面积大得多好不好。刘昌郝继续说:“若是我乃契丹统帅,提前于黄嵬山囤积军粮,领十万大军顺这里……”

  他用树枝绘了一个行军图。

  若是换别人,即便刘昌郝用泥做了简陋的3d地形图,画了行军路线,也做了讲解,可能还是听不懂。

  但韩大虎不同。

  他逃到尉氏,大约才二十岁,在老家有没有订亲,没人知道,即便订了亲,那时候只能顾着老娘,顾不上未婚妻。但在这之前,他是猎户,还可能随父亲参与过两国边境的走私交易。相对来说,活动范围比较大,对当地地形也非常了解。

  看着刘昌郝的行军路线,韩大虎也抽冷气:“雁门关无用也。”

  若说宋朝继承了北汉遗产,宋朝疆界还要向北,包括杨家将演义里面所说的偏门关(偏关),皆是原来北汉领土。岐沟关惨败后,潘美匆匆裹夹着大量投奔宋朝的云朔汉人,一路南逃。

  有的疆域丢掉不要了,非是潘美软弱,岐沟关一败,宋朝由攻转守,北面的疆界无多少天险可守,不得不丢弃,然后倚据屋山、雁门山、黄嵬山、苛岚山重新构建一道防线。

  契丹狠的是骑兵,一旦下了马,什么也不是。那么想攻入河东,只能强夺雁门关,或者下马牵马,从山区绕过来,那样,兵马数量不敢多,同时也不能携带大量粮草。

  有一次便是这样绕过来,在宋朝抄掠一番后立即北撤,正好当时张齐贤在代州,他带着一群边兵边民,于土蹬寨设伏,契丹人下马想翻山北归,伏兵尽出,大败辽军。

  自此以后,契丹南侵,只能从河北方向着手,河东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