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撒石灰
刘昌郝又说:“虽协调困难,终是能建好,然吾村……一辈子休想建成。”
正说着,孙耆长带着孙岭村几个大户过来。
其实这种小型水利很简单,一是有水源,与一定的落差。水源不足,望洋兴叹。没有一定的落差,同样会麻烦。
二是得有一定的资金与足够的人力,如果孙岭村劳力充足,又舍得花钱,可以这么做,将各条山沟进一步拓宽与挖深,就像都江堰那般,以山为堤,以壑为堰,效果会更好,连山滩都可以浇灌。
三是协调能力,协调得不好,再有几个坏人捣鬼,即便朝廷主使,都会有麻烦,如程昉,几乎称得上王安石农田水利法得计的最大功臣,他在河北兴修水利,河北卧着一头凶虎——韩琦,明明有着大功劳,最后落得很惨的下场。
另外,还有一个正确的思路。
水源与落差有了,资金与人力与刘昌郝无关,协调,刘昌郝能协调孙岭村?
交换的条件,便是他这条思路。
不过孙耆长与几个大户仍不大放心,求人了,只好虚心地来讨教一些疑难。
勉强算是交易范围,刘昌郝也一一做了解答。
第二天,刘昌郝继续摘瓜,还要拼命三四天,临近黄昏,他带着几个人来到刘家田地的北边,这边刘梁村也有一些田地,约为五百亩左右。刘昌郝开始于中间撒石灰。许多人家正在干活,有人恼了:“昌郝,你为何在我家地里撒石灰?”
“晚上,你们来我家。”
都不知道刘昌郝在搞什么鬼,吃过晚饭,许多人来到刘昌郝家,有的未来,也让刘昌郝派人将他们请了过来。看着一院子的人,刘昌郝有些感慨,想想去年刚回来时,有多凄惨,真的不同了。
刘昌郝说:“石灰线以西各家地,我买下来,丁等地每亩两贯,丙等,三贯。”
这片地约为两百二十亩,涉及到二十七户人家,现在买正正好,再过一段时间,夏粮播种下去,又要与租户交涉。
价格很高,可许多人家不急等着用钱,谁愿意卖地,大伙听了一起不作声。但不像孙岭村,若不是孙耆长找上门说山塘,即便拿着钱,刘昌郝也不敢买孙岭村的地,与胆量无关,两个村子是世仇,凭什么卖地给你,岂不是自讨无趣。
刘昌郝早就料到了,买孙岭村地是一个意外,这片地从去年就开始谋划,刘昌郝说道:“不仅给你们钱……”
这一切,等于北边那些耕地切掉了43%。余下的是半水田,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