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取之(上)
�全出来了。

  反正不是卖鞭炮,是卖诗词了,居然又带着鞭炮好卖起来,实际上这时离端午节还早呢。

  有的店主要追加契单,朱三几人一口拒绝,刘家忙得连几十座山上的苜蓿都顾不上,那会重开作坊。

  好卖就好,这两年,还要指望着鞭炮的额外收入。

  吃过中饭,刘昌郝亲自摘瓜,一边摘,一边将几个主要劳力带到身边,教他们如何辨认熟瓜。

  有人按生长期,扯蛋,从种子发芽起,便开始有了先后区别,有的能相差足足二十天!除非像刘昌郝这样,用布带子做了记号。但同一时间授粉,仍有先后区分。

  至于听声音更扯蛋,有几个普通的顾客有这水平。

  甄别瓜熟与否,是看瓜皮颜色与花纹,西瓜成熟后,膨大到了极限,深色的瓜纹会收敛到一起,生瓜则反之,因为没有膨大到极限,深色瓜纹会像棘刺一样散开,瓜皮或转为深绿或转为深褐。

  甜瓜也简单,白色的越白越好,青色的越青越好,黄色的越黄越好,而不是白中带着大量的绿色、青绿色或绿青色、青黄色或嫩黄色。八九成熟的甜瓜,瓜皮往往会有一些皴裂纹。

  五色瓜有深浅两种瓜纹更易辨认,浅色瓜纹不是绿色,而是绿黄色,黄色越深越熟,深色瓜纹必须收拢在一起。

  主藤上的布带子也能做参考,两样结合起来,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失误。

  若是熟过了头……才刚刚成熟,那会熟过了头?正式上市后,及时地一批批采摘,也不会产生熟过了头的甜瓜。这个也易辨认,拿在手里略有些发软,也就是百姓所说的倒瓤瓜,绝对熟了,十分熟了,它反而不好吃。不过留种的,必须让瓜熟到这份上。

  主要是大伙不懂,换刘昌郝自己,又是吊在竹架下的,隔着一百米,也大约能看出它熟了几成。

  刘昌郝拿来八个篾筐,也不是装鞭炮的篾筐,那种篾筐更大,反正鞭炮是一层层摞起来的。甜瓜为了卖相好看,绝对不能让它们碰撞或挤压,故刘昌郝让围山村的人做成扁形篾筐,对外形也有所要求,不但结实,也须更精致。

  浪费不大,毕竟鞭炮须存放很久才能卖掉,不可能派空船专门装空筐子回来,甜瓜不同,两三天便卖掉了,给几个钱,能将空筐子回收回来继续装。

  每个筐子只装一层瓜,共计八个,又放入大量草秸,使之不会产生碰撞与摩擦。

  还有……

  ps:五色瓜消失,一说蒙古人南下就中绝了,纪晓岚写的那首诗可能还有一些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