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蜕变(下)
化。

  牡丹花,都喜欢,那怕只有十几朵花,一行人也看了好一会,才余味未尽地去山滩。

  李阔海看着猪说:“刘昌郝,你家猪同天节好出栏。”

  刘昌郝说两百斤出栏,实际上宋朝大多数人家将猪养到一百七十斤便开始出售(170宋斤=217标准斤),所以一斤猪肉能卖二十几文钱,但一头成猪只能卖三贯钱,是770文钱的贯,当然,养到两百斤,必然能卖三贯多钱了。因为当初捉的猪崽子大小不一,猪崽大的,现在差不多接近一百七十斤。同天节是四月初十,基本上大部分猪都达到这一标准。

  “大官人,我不急,准备端午节前一道出栏。”

  其实在春天预算里,猪的收入,刘昌郝也算了进去,否则经济仍然不足。

  但一首诗带着鞭炮狂销,经济足够运转,刘昌郝反而真的不急了,大猪能多卖钱,还能多产粪。

  是隔一个月,猪在这段时间是长得最快的时候,三十多个主户看着这些猪也心动,不是猪长的大,而是刘昌郝仅用了一百五十天,便将猪养得这般大,这时候账更能算得清楚,即便将人工钱包括在内,一头猪也能赚一贯余钱。

  一年养一季半,每季养两百头……刘昌郝立即说:“诸位,养猪数量多,也有风险。”

  这话得说清楚,不然出了问题一起找上门来,就是你欺骗我养猪的,有理也说不清。但皆是大主户,也就是大地主,对养猪不陌生,多少也懂的一点,是有风险,比养鸡风险可小多了。

  刘昌郝换了处理器,是两样的,他将李阔海拉到边上问:“大官人,你家下半年新油销量多乎?”

  “更多,”李阔海答道。销量更多是好事,然而豆饼让他更发愁。

  “若是更多,劝大主户养猪,纵是大官人出面,亦劝不了几户人家。”

  “是啊,”李阔海皱了皱眉说,不但劝,还承诺了种种好处,比如先将豆枯拉回家,等猪出栏了才给钱,比如替各家买糠秕,虽说比倒掉强,李阔海心里面总有些不大开心。

  但他不放下架子,不是几百石豆枯,数量乃是以万石、十万石计,不说他,换谁,也舍不得倒,或白送人。想到此处,他都轻叹了一声。

  “大官人,我有一策,你劝大主户,为何不寻二三等户人家?你出多本,让他们出少本与人力,你负责替他们购买与运输糠秕、油枯、酒糟,也负责其销售,让出少许薄利,养猪人必然会更多。”

  只要饲料权、销售权控制在李阔海手里,那怕不派人管理,也不怕合伙人搞鬼,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