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甜
样东西,醋!以及塘泥,每亩均摊下来,能放了两立米多塘泥,当然,放在一亩地上,不算多,然而这是沤积了不知多少年的淤泥,想想江东圩粮食的高产,虽然只有两三立米,不亚于十石堆肥之作用。

  七七八八算下来,加上宋亩略小,应当足够了。

  放下堆肥,然后盖地膜,原先准备盖的地膜只能卡着两条垄沟,不过清明这批契单成了最大的惊喜,经济宽裕,刘昌郝从吴坊主手里又买来大量白纸。不但有地膜,定植后,会搭一个真正的小拱棚,不高,将瓜垄盖起来。地膜的尺度也放了不少宽度,一直盖到瓜垄两边的底部。盖好后,略微压一些碎土上面,定植时重新将它揭开,定植后再覆上,绷紧,眼下用不着绷紧,起的作用一是以防下雨,雨水将堆肥淋入地下,二是抬高地温。

  吃中饭时,沈氏说:“繁乎?”

  “大娘娘,他人之家甜瓜种乎?”

  “还早吧……”沈氏不确定地说,早的还有十几天,迟的甚至还有二十多天,才会播种甜瓜,刘昌郝家的甜瓜离定植都不远了。

  “虽繁,亦早,早则能售高价,亦能高产。”

  “种花我不懂,种瓜你为何与他人亦是两样?”

  都一样了,自家的瓜还能卖出价格么。

  “昌郝,与去年相比,今年快多了。”

  刘昌郝不置与否,第二天鞭炮做好了。沈氏说快,确实快了不少。去年每天平均只能做出九十余贯鞭炮,这次平均每天能做出一百四十多贯鞭炮,当然,去年教阅,许多妇女经常回家浇灌。今年没有教阅,平均每天多出十余人上工,若不是刘昌郝又请了三十多个劳力过来干活,每天上工的人还会更多。总体上效率提高了四成。

  但对鞭炮,刘昌郝不陌生,若是将老刘村前面那两家鞭炮作坊的成年人请来,放在同等条件下,人家每人每天起步得做一贯半钱鞭炮,快者,能做近两贯鞭炮。一是没有人家熟练,这是必然的,二是许多人抱着一种心态,我是替别人家做活,不尽全力。

  也不用与另个时空的手工作坊比,就是他自家作坊,手快的人,干活效率能是手慢的人两三倍。手脚是有快慢,但不能悬差如此之大。

  刘昌郝发工钱,发完后说:“此行亦有奖励,前十五者,奖三千钱,次二十五者,奖一千五百钱,次三十五者,奖七百五十钱,次四十五者,奖六百钱,次五十五者,奖四百钱。”

  有的女工发出开心的低呼。

  两次做工,前后共计二十一天,实际连在一起做,二十天便解决问题了,比去年整少了二十四天,奖励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