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侥幸
�没有押货,而是溜到了菜市场。菜市场也有点乱,有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还有杂货店,小吃店。刘昌郝开始注意观察,真的看到了反季蔬菜瓜果,基本上都是窖藏的。

  根茎类稍稍好一点,如萝卜山药薄荷之类。

  叶茎果类则有些惨了,比如芹菜,宋朝没有西洋芹,但有好几种芹菜,窖藏的属于一种晚熟芹菜,类似后来的香芹,似乎是藏住,然而失去水份,干瘪瘪的,这玩意还能做菜么?

  然而这是在宋朝,冬天严重缺乏蔬菜,不能整天吃青菜萝卜,明知道这些窖藏菜不好,卖的还比较贵,还是有人会买。

  刘昌郝看了一下,未看到韭黄,于是进城,城外那个菜市场可能“挡次”不够,他找了一个民宅比较精美的住宅区,再找其菜市场,终于看到韭黄,店家只摆了一点点样品在外面,余下的一些装进草篓,省怕冻坏掉,价格是真心的贵,居然开价两百多文钱,宋朝吃牛肉困难,牛肉一斤不过一百文钱!

  不如此贵,也没人种了,想一想那个小地房能种多少韭黄,不提风险,也需要不少成本。刘昌郝不但看到了韭黄,居然看到新鲜的生菜,这种菜传入中国时间比较早,约在东晋时便传入了中国。当然,还有许多未传入过来,如玉米、土豆、胡萝卜、红薯、包菜、南瓜、四季豆、番茄、西葫芦、洋葱、地瓜、佛手瓜等等。

  用地房种韭黄能凑合,种生菜……生菜生的惨不忍睹,然而胜在新鲜,不但卖得贵,也有人买。

  刘昌郝不是种反季蔬菜,而是通过它们判断京城百姓对反季或早市瓜果蔬菜的定位,以及京城的消费能力。

  应当还行,不但反季蔬菜,有的也很贵,鲤鱼腥,然黄河鲤鱼却是天下有名的美味,又是隆冬,一斤需一百余文钱,往往一条大鲤鱼需一贯钱,买的人还不少。

  看了一会,他与韦小二那一队汇集,取了一些钱过来,买了一些彩绢,然后上船。最后一批货不太多,也不是每个店家都有的,仅是十九家的货。京城也有许多打扫卫生的人,几天过去,积雪差不多打扫干净,使得送鞭炮速度变得快起来。到了中午,三队人陆续返回。先吃午饭,吃过饭,结清几人抽解费,买了一些干粮,立即返航。

  回来的路上才叫惨……

  九成河面要破冰,船几乎是爬着前进,直到第二天五更天,才好不容易抵达乌头渡,还不行,得将我家船弄到沈村。那就继续往前爬,终于爬到沈村的河湾里,天已蒙蒙亮。

  大伙一起叫阿弥陀佛,能将船爬回来,算是很幸运了。但也不好说啊,四更天时,他们便遇到一艘船,在拼命地向京城航驶,两船交错,那艘船上的人还向他们问,前面河道